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劳动关系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劳动者的诉求也越趋复杂多样,在经济增长动力与经济下行压力同时存在的情境下,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逐步增多。与此相对应的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受到监察人员不足、执法手段有限以及监管模式落后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由此可见,原有的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实现监察执法向主动预防和统筹城乡转变。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是解决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手段。研究以Q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与Q市市县两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监察员进行座谈、实地走访调研部分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等方式,查阅当地机构历年档案资料,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总结梳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借鉴上海、青岛、潍坊等地的经验,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提出完善福建省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的对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意义,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阐明创新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界定了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的内涵,阐述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内容;第三部分对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虽然取得了降低企业申报负担、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扩大监管范围、规范案件办理等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管理队伍建设滞后、缺乏强制手段、经费保障相对不足、用人单位信息难以更新采集、信息化深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立法原则性过强、认知存在偏差、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等;第四部分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上海、青岛、潍坊等地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实践情况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第五部分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提出完善福建省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的对策,即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劳动保障方面法规、加大“两网化”管理的资金投入、改进采集方式、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提出了研究的结论,并对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