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记》谓“士无故不撤琴瑟”。古琴不仅是我国一件历史悠久的乐器,而且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精神世界的一种寄托抑或价值符号。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虽然在胡旋燕舞和秦筝羌笛的充斥下古琴逐渐退出民间舞台,但是正因为这一点它日趋成为文人雅士所贵重的雅器并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在制作工艺上,由于朝廷并没有废弃雅乐,加之士大夫对古琴的器重,形成以雷氏琴为最的精湛的制作工艺,并对后世斫琴技术发展起到垂范作用。在情感内容上。由于科举制度为士子提供了较之于前代宽阔的入仕条件,唐代豪侠任气之风兴盛,故而在人们多渴望建功立业的高涨热情下古琴被赋予了锐意进取的人生理想,但是当文人遭受到怀才不遇的情感经历抑或面临了安史之乱之后的国家动荡、身世飘零的社会现状以后,古琴往往因为前代魏晋名士的影响,而成为文人眼中高蹈遗世、不与世俗同流的象征。此时抑或出现贫士孤琴的现象抑或出现以前代琴德自比的状况。而由于古琴与人情感相通、须臾不离士旁的特点,唐代还出现了很多借琴以表伤悼之情的诗篇。又加之唐代妇女地位的相应提高,很多妇女擅琴、懂琴,故而泠泠之音因之而成为了表达闺怨或爱情理想的最佳媒介。此外,在唐代奉行兼容并包的思想意识形态下,古琴沾染了佛家的禅心禅趣和道家仙风道骨的情结。而从审美倾向层面看,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唐的古琴音乐不仅在乐工、士人和琴僧以及弹琴道士的手中使琴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还由于前朝的影响而发展成择幽静处听冲淡平和之声、重视琴者琴德、欣赏弦外之疏淡意趣的超然物外的审美思想——“无弦琴”概念正是这种审美价值取向的最佳诠释。由于对音乐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文学上又具备高深的造诣,中唐白居易对于古琴的理解成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思想之一。这种音乐思想是唐代士大夫古琴音乐思想的典型。在他的古琴思想里不仅体现了唐代社会儒释道精神的兼容并存,还在这种音乐情感之外体现了唐代文人从携琴以入世到抱琴以退隐的情感的渐变。可以说,这种音乐思想一方面是前代古琴思想总和式的体现,另一方面对中唐以后的文人乃至宋代的苏轼等人的音乐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