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生季报》与“五四”新文学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美学生季报》创办于1914年,是近代中国第二次留美潮中的留美中国学生成立的一份中文刊物。《留美学生季报》在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前,对中国的文字改良、文体革新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对文学革命的发生产生了重要的引导、推动作用。如果说《新青年》是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那么《留美学生季报》则是留美学界中文学革命的阵地。第一章第一节对《留美学生季报》的概况作一些史学梳理。《留美学生季报》上刊载了不少新文学初创者的尝试之作,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不一而足,某些篇目可称之为新文学开山之作。因此第二节试图审视新文学发生时期的面貌特点,并且从这些作品中探索西方文学尤其是美国文学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留美学生季报》与文学革命的关联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于语言文字改良问题的讨论、胡适“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对新文学的反动。第二章阐述文学革命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普及教育、改良社会,而实现这一目的的焦点在于语言文字的变革。正是在关于语言文字改良的讨论中,胡适萌发了文学改良的初衷。《季报》上胡适与梅光迪、任鸿隽等留美同人的文字,记录了胡适从改良文言以便于教学,继而在反复论辩中逐渐转向激进,最终提出以白话文全面取代文言文的过程。第三章旨在研究新文学遭遇的反动。首先是以吴宓为代表的保守派在《季报》上对新文学进行攻击,引起新旧论争的短暂高潮。吴宓与邱昌渭的论战,凸显的是新人文主义者的古典立场与文学进化论者的浪漫主义精神之间的冲突实质。这股反对浪潮日后凝聚为国内重要的文化保守主义力量“学衡派”。其次,对新文学的另一股反动力量来自于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文学革命始自诗歌,白话自由诗所引发的诗学观念的转变,是文学革命的一个核心议题。追随胡适脚步而创作新诗的闻一多,在美留学期间受到美国新诗运动和现代主义的影响,诗学观念逐渐转变,以格律诗反对胡适倡导的自由诗,对于新诗的成熟起到了很大引导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及心脏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4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Vehic
话剧由上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新剧时期、爱美剧时期、抗战时期与解放时期,以及新中国时期,如今已发展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
随着初中数学知识越来越抽象和理论化,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也逐渐加大,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其中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己的原因。只要我们找到解决这些问题
二十世纪末是一个世纪的总结期和新世纪的启蒙期,这个时期的动荡性和复杂性也成为历史必然的特征。传统在历史汹涌的洪潮中被质疑和颠覆,整个社会像被解放了捆缚多年的奴隶,肆无
《诗林广记》是南宋蔡正孙一部具有选本性质的诗话,其中辑录了晋、唐、北宋诗人的诗作,并附有大量前贤的诗评,这样一部具有诗话体、选本体、汇编体性质相结合的著作,在研究上不应
虽然学术界对古代文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一些不常见的文体观照仍存在空白之处或薄弱环节,如戒体文的研究。本文在梳理戒体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文所要探讨的
调查研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归纳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影响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与需求的主要因素,提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孙一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著名的山人及隐士,在当时颇负盛名。而当前学术界关于他的研究却并不多。对其进行细致的个体研究,有助于发掘其诗歌价值及文学地位。关于孙一元的生
黄周星(1611-1680),字景虞,号九烟,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颇具文名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黄周星忧虑民生、坚持操守,尤其在国祚鼎革之际,撰制了大量富有艺术魅力、社会功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