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致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q_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收集并总结儿童不同年龄段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点;2.分析外周血血清EBV核酸载量与EBV抗体检测两种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对IM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01月到2020年12月我院儿科住院的EBV感染致IM患儿的临床信息,共收集合格病例95例,其中男孩59例(62.1%),女孩36例(37.9%),男:女=1.64:1;将之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0~3岁)、学龄前组(4~6岁)、学龄期组(7~14岁),总结各年龄段患儿的临床特点;同时随机选取同期105名非IM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EBV核酸载量与EBV抗体并分析两者单独或联合对IM的诊断效能。结果:1.95例IM患儿中以0~3岁儿童最多,共50例(52.6%);发病季节多见于春秋季,以秋季为主,其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36.9%,春季27.4%,夏季22.1%,冬季13.6%。2.IM患儿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发热(82.1%)、咽峡炎(81.1%)、颈部淋巴结肿大(73.7%)、眼睑水肿(58.9%)、睡眠打鼾(51.6%)、肝脏肿大(42.1%)、脾脏肿大(32.6%)、皮疹(10.5%);具体比较分析各年龄段临床表现特点:0~3岁患儿临床表现发病率较低;4~6岁患儿发热、咽峡炎比例较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14岁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较为突出,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肿大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3.分析IM患儿急性期实验室指标得出:0~3岁患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较高,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较低,与其余两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岁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及阳性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数值较其它两组患儿稍高(P<0.05)。4.将血清EBV核酸载量按照4.00E+02~4.00E+03copies/m L,4.00E+03~4.00E+04copies/m L,4.00E+04~4.00E+07copies/m L分为低载量值、中载量值、高载量值,分析年龄与载量值之间的差异:0~6岁患儿以低载量值为主,7~14岁患儿以中载量值为主,高载量值在各年龄段占比均较低。5.95例IM患儿检测EBV核酸、EBV抗体,分析其与年龄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二者联合应用在各年龄段IM患儿中的阳性率均高于单一检测方法。6.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共200名患儿检测EBV核酸、EBV抗体,并分析两种方法单独或联合诊断IM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显示:EB病毒衣壳抗原Ig M抗体(EBV-VCA-Ig M)特异度最高92.4%,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诊断IM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明显升高。7.将95例IM患儿EBV核酸载量值取对数后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灵敏度87.4%,特异度82.9%,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36,约登指数0.703,截断值2.609,95%置信区间[0.777 0.893]。结论:1.研究结果显示EBV核酸载量对IM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EBV核酸和EBV抗体检测联合应用可提高对IM的诊断。2.不同年龄段儿童EBV感染所致IM在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0~3岁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4~6岁患儿以发热、咽峡炎为主,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典型;7~14岁主要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实验室指标变化不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BMI 18.5~26kg/m2,年龄4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n=30):SGB联合全麻组(S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其中C组1例因术中中转开腹被排除。麻醉诱导前15min对S组患者实施右侧SGB,阻滞用药为0.2%罗哌卡因4ml,C组不做特殊处理
学位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恶性肿瘤发生迁移侵袭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HCT-8细胞的活性、集落形成、迁移侵袭和EMT的影响,以及探讨AKT/Snail信号通路在HCT-8细胞EMT中的重要作用。本实验研究以结直肠癌HCT-8细胞为研
目的:观察慈菇平岩方对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引起的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为临床防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相关不良反应提供新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他莫昔芬常规治疗,10mg/次,2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口服慈菇平岩方治疗,早晚温水冲服200ml,两组定期通过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
目前,心血管疾病仍然威胁人类的健康,其中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类型之一,MI主要是因为心脏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心肌细胞不可逆的丢失、心室的不良重塑及心功能的衰退。尽管通过控制一些危险因素配合药物治疗以及支架干预治疗等方法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主要的目的仍然是缓解和控制病情,而不能直接修复和再生受损的心肌,进而恢复心肌功能,因此,在组织工程中,干细胞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家庭带来重大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原因。HPV感染主要发生于性活跃的女性,约80%女性50岁之前曾被HPV感染一次,90%的HPV感染可在两年内被清除,仅少部分存在持续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癌症,这种侵袭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自噬与凋亡对肿瘤细胞生存和死亡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研究细胞自噬与凋亡,对阐明肿瘤细胞发生机制以及肿瘤发生过程中如何维持肿瘤细胞微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自噬是通过吞噬自身的蛋白质、细胞器等大分子,然后借助溶酶体将这些大分子降解,从而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