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慢性骨关节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是由于膝关节的关节软骨面退行性变而引起的病变。其病理特点主要是关节软骨破损、囊性变、韧带挛缩或松弛、边缘骨增生(即骨赘形成)、软骨下硬化以及滑膜增生等。中医学认为,膝骨关节炎在中医中属于“痹症”、“骨痹”的范畴,其中医病名为“膝痹”,其发病机理是肝肾不足,外邪内入,属本虚标实之症。目前,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日益增加,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也就成为了人们的焦点。对于严重的KOA而言,无论中医还是西医保守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常需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来说,由于其临床症状较轻,一般采用中西医药物保守治疗。西医治疗本病的药物主要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全身用药、关节腔注射药物及骨关节炎慢作用药和软骨保护剂等。西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西药的副作用较大,特别是口服类药物对胃肠道及肝肾的损害较大,因此不宜长期使用。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敷贴、离子导入、针灸、推拿按摩及针刀等,副作用较小,疗效也不错,目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的:将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临床指标相结合,通过统计方法观察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常见临床指标如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X线分级等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来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科住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符合纳入标准者共计11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依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患膝侧别、诱发因素、膝关节疼痛情况、喜寒热情况、纳食睡眠情况、二便、舌脉、血沉、C-反应蛋白、骨密度及X线检查。记录完成后,依据记录结果根据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辨证分型标准进行辨证,然后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方法分析KOA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观察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使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KOA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在115例患者中,男性占24.3%(28/115),女性占75.7%(87/115),男女比例1:3.11。风寒湿痹证占47.0%(54/115),风湿热痹证占13.0%(15/115),瘀血痹阻证占25.2%(29/115),肝肾亏虚证占14.8%(17/115)。50岁及以上患者占87.4%(89/115),60岁及以上患者占42.6%(49/115)。从左膝开始起病的占13.04%(15/1 15),从右膝开始起病的占19.13%(22/115),双膝同时开始起病的占67.83%(78/115)。共有60例患者记录了诱发因素,由于受凉发病的占53.33%(32/60),由于劳累发病的占23.33%(14/60),受凉和劳累均可诱发疾病的占23.33%(14/60)。(2)各证型间CRP、ESR比较无明显差异,风湿热痹证的CRP、ESR均值高于其他证型,瘀血痹阻证CRP均值排在第二位。各证型年龄和病程无显著性差异。风寒湿痹证的年龄和病程均值均为最低,瘀血痹阻证的年龄均值最高,肝肾亏虚证的年龄均值最高。各证型影像学分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肝肾亏虚证均值最高,风寒湿痹证均值最低,且影像学分级与病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差。骨密度中,风湿热痹证的低骨量和骨质疏松人数在本证中分别占55.6%(5/9)和44.4%(4/9),瘀血痹阻证的低骨量人数在本证中占54.5%(12/22)。结论:(1)在本次研究的KOA证型中,以风寒湿痹证最多见,风湿热痹证最少见,临床分型符合KOA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病机。(2)风湿热痹证的CRP和ESR及瘀血痹阻证的CRP较高,肝肾亏虚证的影像学分级较高,风湿热痹证和瘀血痹阻证的低骨量和骨质疏松人数在本证中所占比例较高,说明临床指标如CRP、ESR、X线、骨密度等可以为临床分型提供一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