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属于心理生理障碍疾病。失眠症的治疗可分为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因临床上常用镇静安眠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特别是耐受性及依赖性的产生,故寻找一种既安全又确效的方法,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目的: 本研究采用电针结合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失眠症,并与单纯电针组对照,通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PIEGEL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观察本疗法的临床疗效并试述其机理。 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归纳失眠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并综述其治疗进展。 2.临床研究: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耳穴贴压疗法结合电针)和对照组(电针组)。治疗组选穴主穴百会、安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申脉、照海;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G6805型):双侧安眠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各一对电极,双侧太冲一对,双侧申脉、照海各一对电极,选用连续波,频率为80次/分钟,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余穴均留针。针刺时间为30分钟,耳穴主穴:心、神门、皮质下。辅以辩证配穴,双耳交替贴压,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4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仅予以电针疗法。 结果: 1.SPIEGEL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 SPIEG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不同针刺干预措施后,两组患者SPIEGEL评分均有降低,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电针结合耳穴疗法及常规电针均能降低患者SPIEGEL评分;疗程结束后SPIEGEL评分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后,电针结合耳穴疗法较单纯电针疗法能明显降低患者SPIEGEL评分。 2.PSQ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不同针刺干预措施,组内比较,两组患者 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针刺干预措施均能明显改善患者PSQI评分;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后,电针结合耳穴疗法较单纯电针疗法能更显著降低患者PSQI评分。 3.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电针结合耳穴疗法对于失眠患者具有更显著临床疗效。 结论: 电针结合耳穴压豆疗法对于失眠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SPIEGEL评分和PSQI评分,电针疗法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较容易掌握刺激参数,客观地控制刺激量,有利于临床操作;辅助耳穴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传统疗法的刺激时间,临床操作方便,可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