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稻相关论文
上山文化是长江下游距今万年前后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21处遗址构成的遗址群在钱塘江上游周围的河谷盆地分布,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与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关于水稻是何时、何地、在什么环境下开始驯化、起源等问题,......
旨在分析穞稻与栽培稻间的遗传多样性,为穞稻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依据。以包括穞稻在内的48份水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1K m......
杂草稻(weedy rice,Oryza sativa L.f.spontanea)和栽培水稻同属于稻属和稻种,但是前者对后者的危害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全球稻田三大......
2005年3月9日,日本金大学中村一慎博士、日本国学院大学考古研究室考古专家岩崎厚志先生在浦江参观上山遗址,像所有慕名来访的专家一......
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在日本学术界掀起了一场探究日本人种起源的“寻根热”,近年并有不少日本学者把云南当作“寻根”的主要对象。......
杂草稻(Oryza sativa f.spontanea)作为伴生于栽培稻的恶性杂草,大量爆发于世界各地的栽培稻田(尤其直播田)中,已严重威胁了水稻的......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和水资源等限制,水稻轻简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杂草稻在世界各地接连爆......
长期以来,许多粮食作物的育种工作者都对杂种优势的利用非常重视。杂种优势是各种生物遗传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作物品种改良工作中......
一、穿孔石器的定义如果从字面解释,穿孔石器就是一种穿有孔的石质器物。但本文要说的穿孔石器,是指在史前时代使用的、直接利用扁......
在中国史前考古研究中,上世纪的70年代以前,我们只知道全国各地都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分布情况,尤其是黄河长江两大河的中下......
稻,是世界1/3人口的主粮,在我国,稻年产量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提起水稻种植技术,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袁隆平,在20世纪70年代......
我国的原始稻作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栽培稻发生了一系列农艺形态和生理特性上的重大改变,形成了品种类型复杂、栽培要求......
本文通过对江苏泰州杂草稻的生物学性状的研究及SSR分析,研究了泰州杂草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研究结果为杂草稻的防治及利用提......
本文以江苏省杂草稻(Oryz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在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萌发特性的差异;通过大......
查基因查出了老祖宗 你知道人类所食用的大米,其老祖宗诞生在哪里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千百年来其实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 要......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 “简称普野”,下同)是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的公认的近缘野生种,从普野中发掘出栽培......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国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遗传基础逐渐狭窄化。野生稻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种质资......
广泛用于稻田的除草剂敌稗,之所以不能伤害水稻的机理,在于水稻特有的敌稗水解酶(简称AAI)能将渗入到水稻体内的,具有杀草活性的N-......
野生稻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 ,获得了较强的抗逆性。充分利用野生稻的有利基因 ,不仅可改变栽培稻的农艺性状 ,提高其增产潜力 ,而且......
1.用栽培稻“广陆矮4号”(AA)和药用野生稻(CC)C0t-1 DNA作为探针,对宽叶野生稻(CCDD)进行比较原位杂交分析。同时,利用栽培稻基因组......
本研究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简称“元江普野”,下同)为供体亲本,以优良籼稻品种特青(Oryza*sativa*ssp.indica)......
本文以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简称“高野”,下同)7个自然居群217份材料为对象,研究了其籼粳分化情况,并对其表型......
该文从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花粉流、栽培稻种质渗入对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栽培稻转基因通过花粉逃逸的范......
本文以产于湖南的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茶陵野生稻和安仁野生稻以及栽培稻(Oryza.sativa)籼亚种(subsp.indica)的9311、南京1......
本文以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为外类群,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为对照,以栽培稻5个典型的籼亚种(O. sativa ssp. mdica)......
1.以栽培稻总DNA为探针对栽培稻(AA)自身,斑点野生稻(BB)以及药用野生稻(CC)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并以斑点......
1.为了探究稻属B,C,G基因组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中高度重复序列在稻属不同物种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药用野生稻(O. offici......
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是与栽培稻伴生的最重要的一种杂草,目前已经成为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稻田中的一种恶性杂草,它不......
杂草稻属于禾本科稻属植物,长伴水稻于稻田而生,在外型上与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极为相似,故通常被归在同一拉丁名下。但杂草稻又具......
1.利用栽培稻C0t-1 DNA和基因组DNA(gDNA)作为探针,分别对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一种可有效转移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的方法,为进一步大量开展利用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提供技术基础......
利用98对SSR标记对202份中国水稻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
水稻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模式植物。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及种质资源的基因组重测序,为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奠......
籼与粳是我国栽培稻的两大类型,在生物学特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籼稻感温性强,耐高温,比较适宜于高温强光和多湿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为了探明江淮流域杂草稻的细胞质来源,根据水稻叶绿体DNA ORF100(Open Reading Frame 100)序列在籼粳间存在69 bp差异的特征,设计......
本研究利用两份栽培稻(OryzasativaL.)种质HITAR005和IRGC20509杂交建立了含有500个单株的F2群体,采用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对F2群......
水稻柱头性状影响不育系繁殖与制种产量。本研究利用长药野生稻导入系T821B和籼稻保持系G46B构建的F2群体,对柱头长(STL)、柱头宽(......
转基因水稻的研发以及环境释放,外源基因通过花粉逃逸到野生近缘种中,可能带来的生态效应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采用人工杂......
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体细胞杂种花粉败育过程的观察*滕胜张雪琴颜秋生(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ObservationontheAbortiveProcessofPoleninSomaticHybridsBetweenOryzasativaL.a...
Observation of pollen abortion in s......
本研究用江西东乡普野和桂朝2号的115株BC1群体,构建了一个长度为1418.2cM、包含120个RFLP标记的遗传图谱,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