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偏振近红外InGaAs焦平面探测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l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光的基本属性之一,偏振能够提供有别于辐射强度的另一种关于物体的信息,由于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状态在发射或反射红外辐射时均可能产生不同的偏振状态,因此通过对红外成像场景中偏振信号的探测,能够提高图像对比度,增强系统对目标探测与识别的能力。同时,随着InGaAs探测器制备技术和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采用片上集成工艺制作分焦平面结构的近红外偏振探测器成为了可能。本文结合近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集成化、小型化的发展需求,围绕集成偏振InGaAs焦平面探测器的结构设计、制备工艺和表征方法进行了研究,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建立了适用于背照射InGaAs探测器片上集成偏振光栅的仿真模型,采用FDTD solutions软件明确了适用于近红外波段的铝光栅结构参数范围,实现较高的TM波透过率和消光比。分析了结构参数偏差对于光栅偏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栅周期及占空比偏差的影响显著,当光栅间的空隙大于设计值时TE波阻挡作用减弱,从而导致光栅消光比的明显降低。2.设计并搭建了集成偏振InGaAs焦平面探测器的性能测试系统,明确了可用于测量常规像元及偏振像元响应光谱和黑体响应信号的方法,并在偏振性能表征方面,提出了固定波长、变化波长及宽谱段三种条件下光栅透过率的测试方法,明确了使用单色圆偏振光作为光源在固定波长测试中可获得更为精确的测试结果。3.获得了两种用于InGaAs焦平面探测器片上集成金属光栅的方法。其一,基于焦平面探测器的集成方法,在减薄In P衬底并沉积一层介质层后,根据读出电路上光刻标记的位置在光敏芯片背面制作对准标记,再以此为基准采用电子束光刻及金属剥离工艺实现片上集成;其二,与探测器制备工艺兼容的集成方法,引入背面套准工艺制作芯片背面的对准标记,将光刻胶作为掩膜采用刻蚀工艺制备金属光栅,在生长铟柱后完成与读出电路的倒装互连。同时,对上述方法所涉及的多项关键工艺进行了改进。4.设计并成功制备了片上集成64×64超像元的背照射近红外InGaAs偏振探测器,且对其光栅形貌和探测器性能进行了综合参数表征分析。四种角度偏振像元的峰值探测率超过了1.5×1012 cm?Hz1/2/W,但消光比平均值仅达到了4。进一步研究了由工艺引入的对准偏差对探测器偏振性能的影响,发现对准偏差显著增大了偏振像元的TE波透过率,从而成为影响其消光比的关键因素,为后续集成偏振探测器消光比的提高提供了技术途径。5.创新性设计了集成线列结构金属光栅的InGaAs探测器,满足推扫式偏振成像应用需求。四种角度光栅各覆盖一行光敏元并向四周延伸5μm,以保证将下方光敏元完全覆盖,且为保持良好光栅形貌,相邻0°光栅在横向上留有1μm间距,最终实现了540×4元线列金属光栅的片上集成。测试结果表明,四种角度偏振像元的峰值探测率均超过1.05×1012 cm?Hz1/2/W,消光比达到了21,验证了对准偏差控制提升集成偏振探测器消光比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焦平面探测器是成像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实现探测、识别和分析物体信息的关键,在军事、工业、交通、安防监控、气象、医学等各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航天工程和宇宙探索等需求的牵引下,红外成像探测器向大规模、多波段、高温等方向发展。受材料、器件工艺、成品率等因素的限制,单个焦平面模块还不能满足红外遥感等系统的需求,通过多芯片、模块化拼接成更长线列或更大面阵的方式,已经成为实现长线列和大面阵探测器组件的技术途径
高时效、高分辨率的热红外遥感影像是研究人类痕迹精细刻画,地表特征反演、资源勘查、及海洋生态监视等领域的重要资源。CASEarth小卫星是我国“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支持的首颗卫星,其搭载的核心载荷红外热像仪可获取地表300Km幅宽30m分辨率的三谱段热红外数据。常用的线阵遥感相机数据获取方式主要有长线列推扫和短线列摆扫两种,但受卫星结构尺寸、重量、及功耗等工程边界条件约束,长线列推扫的成像方式难
微测辐射热计具有高响应、高集成度和室温探测等特点,目前已经在热成像、卫星遥感、环境监测、夜视、物质检测等红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氧化钒、非晶硅等热敏材料在太赫兹波段吸收系数较小;太赫兹波段的谐振腔加工困难;背景辐射噪声大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微测辐射热计在太赫兹和毫米波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发展高性能的太赫兹和毫米波微测辐射热计已经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随着第三代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多种探测功
超材料是利用介质或金属人工微纳结构来调控物质宏观物理性质的新型材料形态。这个概念被提出之后便被预言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应用,多年来作为学科前沿热点获得持续广泛关注。光学超材料更是因其蕴含的丰富物理机制及光电技术重大应用前景成为了超材料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其已被证明能够利用等离激元耦合、声子极化激元耦合、模式共振、模式湮灭等效应实现材料电磁参数的调制及复杂的光场调控功能,并且各种新机制、新特性、新功能仍
光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光的本质是电磁波。而实现对电磁波的人为操控,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人工电磁材料是将人造单元结构以特定方式排列形成的具有特殊电磁特性的人工结构材料。一维平面薄膜堆栈结构,是超构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结构简单、制备容易、与现代半导体工艺兼容等特点,近年来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全无机铯铅卤钙钛矿量子点,
光学和纳米光子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可归结为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物理机制的理解以及如何构建新颖的器件对光进行有效操控。人工微结构超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结构,通过对结构几何自由度的人工调控可实现对电磁波的定制化操控。超构表面,即二维的超材料,是由亚波长尺度的超构单元构成的人工微结构阵列。通过对超构单元电磁特性和空间排列序的有效人工构造,超构表面能以超薄、平面可集成的独特几何构型在亚波长空间尺度上实现对
红外成像具备探测距离远、隐蔽性高、可穿透烟雾以及全天候工作等优势,在光电探测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研究和应用。在红外探测系统中,目标识别与检测能够为图像中的潜在目标提供类别判断和坐标定位,是后续跟踪任务的基础,也是后续决策系统的有力支撑。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和大数据的推进,深度学习模型已经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异常瞩目的进展,在很多大型数据集上,一些算法的认知水平甚至超过了人类的分辨能力。然而,这
无人机遥感是一种新兴的监测技术,由于其成本低、高效方便、能在云层下低空飞行的优点,无人机遥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无人机成像系统中,与线阵载荷相比,面阵载荷获取的图像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几何关系,而面阵摆扫型成像方式更因其具有总视场角大、观测范围宽、瞬间凝视成像等优点,在航空军事侦察、应急救灾和倾斜摄影测量等领域具有其独有的优势,成为当前国内外较为关注的一类新型遥感载荷,现阶段针对此类数据预处理关
当今气象卫星通过测量大气温湿轮廓线,获取大气温度和湿度垂直信息,提高了天气预报准确性。星载红外傅里叶光谱仪具备高光谱分辨率探测和大气垂直探测能力,能够准确地获得大气温湿轮廓线,是目前气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第17届世界气象大会上,世界气象组织委员会确定了全球综合观测系统2040年远景发展计划,在高分辨率区域数值天气预报及有效地指导超短期预报上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例如实时地监测台风和强对流系统的强度和
红外光电探测技术发展至今已有近九十年历史。当前,红外探测系统的发展方向是更小尺寸(Size)、更低重量(Weight)、更小功耗(Power)、更低价格(Price)和更高性能(Performance),常被称为SWAP3。在这个背景下,新一代高灵敏度红外雪崩光电探测器和高工作温度红外光电探测器迎来快速发展。HgCdTe材料具有极高的光电转化效率、载流子输运特性好、响应范围随组分可调等优势,更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