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以“互联网+公益”的微公益模式诞生。微公益倡导人人参与,在微公益的背景下,被救助者不再需要中介组织为其“代言”,而转变为“代表自我”的求助者,成为第一发言人。在话语体系的转变下,基于网络媒介,求助文本成为了求助者与大众沟通的渠道。求助者在文本中展示、传递信息以达自我诉求。“轻松筹”作为早期成功的网络求助众筹平台,在实践和推进微公益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网络众筹平台中独具影响力和代表性。因此本文以“轻松筹”平台中的“大病救助”项目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框架理论与叙事学理论,通过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出网络求助文本的叙事框架类型;利用个案分析法,依据臧国仁框架三个层次的观点,对网络求助文本的叙事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出网络求助文本叙事的运作机制;并且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叙事框架和叙事语气两类变量进行组合调查,对网络求助文本的叙事框架效果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网络求助文本中主要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叙事框架:弱者叙事框架、伦理叙事框架、悲情叙事框架。在叙事框架的运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五种机制:(1)多重叙事框架组合机制,叙事者通过多重框架的组合突出重点信息,使信息的传达更加的准确、深刻;(2)道德的话语主导机制,通过大量使用道德的话语,对受众形成心理压力,增强事件的救助价值、加强文本的说服力;(3)多变重复的困境叙事机制,通过重复的叙事频率对困境进行描述,使信息的传达更加的完整、具体、精确;(4)人称“我”的近距离叙事机制,通过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选择,加强文本的易读感,拉近与受众间的距离;(5)局外人的评述式叙事机制:通过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选择,描述更多的细节,增强说服力。在叙事框架效果方面,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得出叙事框架和叙事语气对募捐效果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消极语气的募捐效果好于积极语气;在伦理叙事框架下,人们的捐款意愿最高,其次是悲情叙事框架、弱者叙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