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建立整合联接理论(Integrated Linking Theory)为宗旨,结合英语和汉语中状态变化类动词(COS verb, short for the Change of State Verb)的实例,主要从语义与句法方面分析了英汉状态变化类动词。基于传统联接理论(Linking Theory)关于动词的运用是由语义决定、句法解码的论断,本文扩展了传统联接理论,以期建立整合联接理论并找出导致英汉状态变化类动词异同的内在原因。本文认为动词句法结构的生成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会涉及到语义结构(Semantic Structure)、事件结构(Event Structure)、题元结构(Thematic Structure)、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和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加入这些相关结构的分析来扩展传统联接理论。通过对英汉状态变化类动词实例的分析本文得出,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状态变化类动词包含相似的语义成分,并且有相似的句法表现,这种相似性验证了传统联接理论的可行性。其相似性包括:(1)外因状态变化类动词的词汇语义表征是CAUSE:((α) CAUSE (BECOME (x (STATE))));内因状态变化类动词的词汇语义表征是(BECOME (x (STATE)))。(2)所有的外因状态变化类动词都有使役/起始交替(Causative/Inchoative Alternation)、中动交替(Middle Alternation)、工具主语交替(Instrument Subject Alternation),都可接结果词组(Resultative Phrase),其中使役/起始交替占主导,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因状态变化类动词都有起始变体(Inchoative Variant),但大多没有相应的使役形式。(3)英汉状态变化类动词论元的表现由“状态变化”成分决定,而不是由体(aspect)成分决定的。本文还指出,由于英汉语言类型的不同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导致了英汉状态变化类动词句法表现上的一些差异。因此从语义结构入手,结合相关的事件结构、题元结构、认知结构方面的分析,来探讨英汉状态变化类动词的句法结构,并以此来扩展传统联接理论是很有必要的。这些差异有:(1)一些英语中不成立的句子在汉语中可以通过运用“被”字句、“把”字句成立;(2)英语中副词性成分倾向于后置而汉语中副词性成分多位于动词前面;(3)英语状态变化类动词不可做位置前移(Locative Invertion)类句法操作而汉语中可以;(4)在物主主语与物主属性的句法交替中(Possessor Subject Possessor-Attribute Factoring Alternation),汉语中表“属性”的词可以做状态变化类动词的宾语而英语中不可以。本文中对英语和汉语中状态变化类动词的对比研究进一步验证并扩展了联接理论关于动词是由语义决定—句法编码的论断,并为最终建立更加完善的整合联接理论提供了一定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