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有效方法,随着科学进步的发展,置换手术技术的成熟,人工假体使用期限延长,解决了患者关节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等问题,受到大部分患者及家庭的认可。但因是开放式手术,无法避免其所产生的并发症,下肢肿胀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术后康复,康复意识逐步提高,但对于术后肿胀,患者认为是术后所造成的“正常”现象,忽视了所带来的危害及治疗的重要性。徒手淋巴引流术是专门针对肿胀现象进行的干预手法,目前在乳腺癌术后应用较为广泛,具有安全、无创及针对性强的优势,能够有效的减轻肢体肿胀的现象。而对于骨科损伤术后消肿的应用研究,效果不一。研究目的:本实验采用徒手淋巴引流术(MLD)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下肢肿胀康复的疗效观察,TKA术后采用MLD是否有效减轻患者下肢肿胀现象,观测对术后患者血液炎性、功能方面的疗效评价,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其方法的有效性。为术后肿胀康复的疗效,为其提供实践依据和新的临床思路。研究方法:本实验于2021年05月至2022年01月,在天津医院康复科募集33例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肢体周径的测量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并告知术后下肢肿胀的危害及康复宣教。实验组干预内容为徒手淋巴引流术(MLD)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的干预内容为常规的康复训练。干预时间为期2周。通过测量患者髌骨上10厘米(cm)、髌骨下10厘米(cm)、外踝上5厘米(cm)的肢体周径、超声检测下肢肿胀处的皮下组织增厚度指标,评价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及MLD效果的疗效观察。观察白细胞(WBC)数值、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血液炎性指标,评价采用MLD后对炎性反应的结果。评测膝屈曲和伸展关节活动度(ROM)、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的均方根(RMS)的平均值及平衡功能的罗波测试的面积比、罗波测试的长度比和稳定极限值,评价消肿后的功能指标。采用半定量指标的HSS量表评价患者疼痛、力量、灵活性、稳定性、运动功能和是否存在畸形六大方面的内容。研究结果:1.两组受试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具有可比性。2.两组受试者患侧肢体周径(髌骨上10cm、髌骨下10cm、外踝上5cm)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第1天、第7天、第14天后,两组患侧肢体周径均随术后时间的变化逐渐减少;MLD组的髌骨上10cm和髌骨下10cm于第7天和第14天较常规康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踝上5cm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受试者超声检测指标的健、患侧皮下组织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干预前后比较,皮下组织增厚度数值的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LD组皮下组织增厚度小于常规康复组。4.两组受试者血液炎性中白细胞(WBC)数值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WBC数值和CRP浓度均呈递减的趋势,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干预后显示WBC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CRP浓度差异有意义(P<0.05)。5.两组受试者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屈曲和伸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后膝关节屈曲和伸直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LD组膝屈曲角度较常规康复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膝伸直角度无差异性意义(P>0.05)。6.两组受试者患侧肌肉表面肌电的均方根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后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及股二头肌的均方根平均值均呈上升趋势,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7.两组受试者平衡功能指标各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后罗波测试面积比、罗波测试长度比及稳定极限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罗波测试面积比、罗波测试长度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MLD组的稳定极限值显著优于常规康复组,且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受试者术前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2周干预后,两组HS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MLD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P<0.05)。研究结论:本实验通过两周的徒手淋巴引流术(MLD)干预方式,观察TKA术后下肢肿胀的康复效果,实验组采用MLD联合常规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分析结果发现,MLD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肢体肿胀,缩短炎症反应周期,提高功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