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健康居住思想对居住环境营造和使用者的行为心理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养生学、风水学、造园等理论中进行挖掘、提炼,归纳梳理出系统全面的古代健康居住理论体系,并印证其理论在传统建筑的规划布局、建筑空间、植物栽种以及家具布置等方面中的体现。在传统建筑择址层面,从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挖掘出了经长期探索而形成“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经典命题,明确表达了古人对山水画之要素的理想的尺度比例关系。与“百尺为形,千尺为势”传统风水理论相互印证,揭示了理想建筑环境的尺度标准——“丈山”即为风水学中主山的最佳尺度。以“千尺为势”理论与明十三陵,推敲出“丈山”的尺度,并以清昭陵为例,运用物理环境模拟手段,印证“丈山”尺度理论在实际建筑环境中的“藏风聚气”地实践应用。在规划布局层面,对传统建筑规划布局原则理论进行了系统整理,从中挖掘出“宅外形”、“建筑方位”以及“理想居住密度”三命题加以深入研究。宅居轮廓及宅居环境营造要合理,建筑功能要因方位而定,通过运用物理环境模拟手段,分析各命题与建筑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古人对宅居建筑物理环境的关注重点。同时,梳理了理想居住建筑密度理论,加以量化分析,并与传统建筑密度的实践状态相互比较,从而挖掘古人宅居建筑营建的实质内涵。在建筑空间层面,梳理其中的健康居住理念,探索建筑空间之遮风挡雨的本质,以及古人对建筑空间尺度、阴阳的理解,归纳整理了古人在建筑经营时的防风、洒扫、除湿等生活技巧。挖掘出与建筑空间尺度有着直接关系“阴阳适中”观念,并印证了其是古人的核心居住理念之一。在植物配置方面,通过传统植物种植观念地梳理,揭示了古人在植物配置方面与物理环境以及心理行为关系的特点,归纳梳理了植物在审美层面的怡情作用,探究了其在传统宅居环境中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