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去行政化论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q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宪法文本中,检察机关被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在检察长统一领导的民主集中制下,检察院却在实践中脱离了宪法定位。这既不符合理性建构,也不符合实际职权运行特点,表现为检察机关的行政化特点。纯粹从理性建构角度出发,我国检察机关独具特色。我国检察机关存在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一府两院”模式,这虽与西方三权分立模式不同,但既符合我国历史传统,也符合我国国家机关权力制衡模式,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国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也独具特色,属于决策型领导、具体化领导,同时也是民主型领导。从我国检察机关职权特点来说,我国检察机关也应当具有独立地位,代表性的职权有公诉权和反贪污贿赂职权。公诉权是我国一直存在且在各法系中也普遍存在的一项传统职权,其活动方式和行为构造均符合司法活动特征。而反贪污贿赂职权以御史制度存在于中华法系中,同时也与孙中山提出的宪政权力配置逻辑相符。该职权主要需要的是集中力量对案件进行突破,因而行政化的管理体制恰好可以符合其职能运行特征。因此说,我国检察机关具有独立于行政机关的地位,其职能运行特点也具有多重性。检察机关行政化问题首先不是单纯的行政化,而是指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如反贪污贿赂职权并不会因行政化管理模式,当然地导致行政化问题一样。检察机关行政化问题指的是宪政权力架构和内部领导体制的异化,可分别将其描述为外部行政化问题和内部行政化问题。外部行政化问题,也被称为检察机关的地方化,主要表现为检察机关不独立,形成了以政治为媒介的行政主导式检察机关行为模式,表现为宪政权力架构的异化。内部行政化问题则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其核心是指除外部行政化问题外,以检察机关内部领导体制为作用机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指内部领导体制的异化。例如:检察业务效率低下;责任不明确;领导干部干预案件等引发的不公正处理案件问题。回到学界关于检察机关行政化问题根源的探讨,人事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均不能够很好地论证这一问题根源。因此说,我国检察机关行政化问题来源于其他路径。从检察机关外部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来自于政治地位的低落。第一,我国检察机关处于由人大和地方行政首长为核心的地方党委领导集体的领导之下。第二,我国检察机关法理根基飘忽,经历了“三起三落”,因而政治地位较低。第三,我国已经进入了行政国家,政治目标的行政主导使得检察机关的政治地位趋于依附。从检察机关的内部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三级审批制”、领导干部干预案件以及检察官的社会性所导致的公共资源不当交换。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席周新生所描绘的“中国式求人图卷”。现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检察改革,对于检察机关行政化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总的来说属于稳步推进。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中最为关键的是严格推行检察机关乃至其他国家机关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确立检察机关的政治地位。
其他文献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
学好物理,首要的是对物理感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
期刊
19世纪末,完成统一大业的德意志帝国加入到了列强在中国的一系列争夺和角逐中。德国以1897年11月发生的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并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这是党中
为了实现对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运行状况的全员参与的评价,基于未确知理论,从监管、保障、能力、绩效等4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安全标准化运行未确知测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血脉,是实现大学功能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育人功能则是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大学文化通过价值导向、目标激励、行为规范、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发挥
平等就业权是公民的平等权和就业权的有机结合,是所有公民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获得平等对待的权利。作为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就业权具有宪法属性,作为现代法治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再循环(Recycle)活动的总称。马克思对循环经济的深刻认识,源于他运用系统观、生态观、
现代化的浪潮带来了社会进步、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同时也对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会的进步更是人的文明开化,是人的素养的提高,在公民社会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公民能力的提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