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出生扩散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wgxw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reenwood&Harvey(1982)将扩散行为定义为:动物个体间相互远离的单线性过程,包括出生地和首次繁殖地之间的扩散模式—出生扩散,以及不同繁殖地之间的扩散模式—繁殖扩散。扩散行为是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动物的一种运动形式,也是生态学、行为学和进化生物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扩散行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生态学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扩散生态学。当前,鸟类作为动物界重要的研究对象,鸟类学家、生态学家已经开始广泛关注它们的扩散行为,并且开展了多方面的相关研究。朱鹮(Nipponia nippon)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20世纪初,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多个地区。自20世纪中叶以后,受到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朱鹮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环,数量急剧下降,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自1981年中国陕西省洋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朱鹮野生个体以来,30余年的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使得全世界朱鹮数量已经由最初的7只个体增长至1,440余只。2007年,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首次进行中国朱鹮再引入工程。截至2012年,宁陕县累计放飞笼养个体56只,野外成功监测到25只成鸟存活,已经形成5个稳定的繁殖地,10余个繁殖配对,共计产卵27窝86枚。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朱鹮首次再引入工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2009-2013年,我们研究了在宁陕繁殖的11只朱鹮个体出生扩散情况,并记录了它们由出生地到首次繁殖地的直线距离,以及它们出生扩散的方向。结合研究个体的性别与年龄,分别比较了性别间扩散距离的差异性,以及扩散距离与年龄的相关性。出生扩散方向的平均向量则用来推测它们的扩散趋势。11只朱鹮个体中雄性有6只,其平均扩散距离为6.14±6.95km(n=6);雌性有5只,其平均扩散距离为32.84±35.01km(n=5)。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的平均扩散距离存在着显著差异性(Mann-Whitney Test:Z=-1.676,P=0.036).雌性个体的平均扩散距离要大于雄性个体。这说明宁陕朱鹃再引入种群的出生扩散模式为雌性偏倚。11只研究个体的平均首次繁殖年龄为2.09±0.54岁(n=11)。其中雄性个体的平均首次繁殖年龄为2.00±0.0岁(n=6),雌性朱鹮个体的平均首次繁殖年龄为2.20±0.84岁(n=5)。研究个体按年龄分为3组,1岁个体的扩散距离为2.43±0.00km(n=1),2岁个体的平均扩散距离为22.05±30.75km(n=8),3岁个体的平均扩散距离为11.09±1.11km(n=2)。各年龄间的平均扩散距离差异显著(Chi-square Test:K2=6.149,df=2,P=0.046).利用Oriana4.01对研究个体的出生扩散方向进行统计学分析。角离散度r=0.420,雷氏值(Rayleigh’s Z)为1.414,P<0.05。研究个体出生扩散的平均角向量为224.65°±75.480,大致为西南方,其扩散趋势是沿汉江二级支流长安河由北向南扩散(图3-1~图3-11)。最后,我们将宁陕朱鹮再引入种群的出生扩散情况与洋县朱鹃野生种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再引入种群的出生扩散模式与野生种群的出生扩散模式相同,均为雌性偏倚,即雌性个体的平均出生扩散距离要远于雄性个体。两种群的出生扩散方向略有不同,再引入种群的扩散方向大致为西南方,而野生种群的扩散方向大致为东南方,两种群扩散方向的差异可能是由宁陕县与洋县两地不同的景观格局以及秋季集群造成的。
其他文献
算子空间上的保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考虑保持一定的性质,子集,以及算子空间等不变的保持问题.一些有关特殊积的保持问题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由此,本文研究了矩阵代数上保持自Jordan积的线性映射和算子空间上保持自Jordan积的可加双射的特征.在研究上着重利用保持自Jordan积映射特有的良好性质,由此获得所涉及到的保持映射的结构特征.全文分为三章,各章
隐种是两种或者更多的形态上无法区别的生物群组中的一种,它们满足生物物种的定义,也就是说产生了生殖隔离。在生物学上,一个隐种复合体是一组物种,随着DNA分析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种复合体被发现。通常,隐种复合体内的单个物种可以通过多源分析资料加以区分,如比较DNA序列分析和详细的生活史研究。隐种复合体内的物种可能是一些近邻群体、同域分布或者有时是异域分布。隐种复合体不同于正在经历物种形成过
紫外线B (UV-B)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信号调控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但目前对其信号转导机制却知之甚少。动物细胞中研究已表明异三聚体G蛋白参与了UV-B辐射信号的传递,但G蛋白是否也参与植物细胞响应UV-B信号的传递却并不清楚。在植物气孔运动的研究中,许多证据表明G蛋白参与了脱落酸、胞外钙调素、病源激发子和臭氧等多种刺激调控气孔运动的信号转导过程,且其作用是调控信号分子过氧化氢(H202)和一氧化氮(
本文,首先介绍了效应代数和序列效应代数的概念.其次,引入了对偶效应代数的概念,举出典型对偶效应代数的例子.再次,给出了对偶效应代数的性质以及效应代数与其对偶效应代数的关系.最后,对序列效应代数和水平和的一些性质进行了讨论,给出两个效应代数水平和的结构和一些性质结论.本篇文章共有三章,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效应代数的研究现状,在预备知识中引出偏序集、上确界、下确界、格效应代数和序列效
节律性运动模式的产生机制是当前神经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是指在没有感觉或中枢输入的条件下,能产生节律模式输出的神经元网络,是很多节律运动模式产生的基础,因此被作为研究神经网络功能的常用模型。甲壳类动物的口胃神经节(Stomatogastric ganglion,STG)由30个神经元组成,包含胃磨网络和幽门网络,是研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建筑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在人居建筑方面,各种新型的住宅小区兴起,其中绿色节能建筑就是典型代表。基于此,在对住宅小区进行电气设计时,要将节能设计作为重点。文章在分析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设计时,从住宅小区基本特征和设计原则出发,进一步探究实现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本文主要研究了预拓扑空间的次分离性,在拓扑空间情形它们比相应的分离性弱.我们定义了预拓扑空间的次T2、次正则、次正规、遗传次正规等分离性,详细地讨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且研究了这些次分离性的遗传性、可乘性以及预拓扑空间的强T1紧化和与拓扑空间的非标准紧化的联系.论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预备知识.主要介绍了本文所涉及的预拓扑空间和Wallman紧化、非标准紧化的相关概念与结论.第2章首先利用
热激蛋白(Heat Stress Proteins, HSPs)又称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s),是机体受到外界的一些环境条件刺激如:氧气缺乏、温度过高或过低、缺乏食物、受到伤害、环境污染等而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该类蛋白质可使生物体受到的损伤降到最小程度。HSP90是热激蛋白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类蛋白,对多种蛋白的空间结构起着调控作用。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本文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学年追访数据,分析农村儿童出生顺序对其非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农村户籍儿童出生顺序对非认知能力有三条作用路径。直接效应:不同出生顺序农村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并无显著差异。亲子交流中介效应:出生顺序越靠前的农村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的频率越高,表现出的在校社交非认知能力越强。亲子活动中介效应:出生顺序越靠后的子女,与父母共度的亲子活动时间越少,在
在算子代数理论中,保持问题一直是学者们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现在保持问题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而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B(H)保持部分等距的线性映射这一方面.部分等距是一类重要的算子,而保持部分等距是算子代数上一类重要的保持映射.近年来,有关这类映射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揭示了更多的算子的特征.全文分为三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中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