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典型富硒土壤成因及硒资源利用的地球化学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富硒大省——湖北为研究对象,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在充分挖掘海量地球化学数据的基础上,以生态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基础地质资料,开展大数据分析、同位素示踪和室-内外栽培对照试验等工作,系统研究了湖北省不同类型富硒土壤的地质地球化学成因及其资源化利用途径,为推动具有湖北特色区域富硒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取得的主要认识和结论以下:(1)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将湖北省土壤划分为四带十区采用SOM神经网络和K-均值聚类算法等大数据技术对湖北省域范围进行了初步分区,然后结合地质地球化学成果进行了综合分区,最终获得四带十区的结果。分别是:A带秦岭-大别造山地球化学带、B带南襄-江汉盆地全新统地球化学亚带、C带平原周缘更新统地球化学亚带、D带扬子克拉通沉积地球化学带;Ⅰ长江冲积带分区、Ⅱ汉江冲积带分区、Ⅲ山麓洪冲积分区、Ⅳ上中生界-新生界陆相沉积母质分区、Ⅴ荆门-京山海相沉积母质分区、Ⅵ鄂西南海相沉积母质分区、Ⅶ鄂东南海相沉积母质分区、Ⅷ新元古区域变质岩系母质分区、Ⅸ古元古区域变质岩系分区、Ⅹ花岗岩系母质分区。(2)评估了长江与江汉对于江汉平原土壤的物质贡献利用土壤铅同位素物源示踪法,估算出恩施-长江物源对江汉平原的物源贡献率约为18.7%,十堰-汉江物源对江汉平原的物源贡献率约为81.3%。认为,尽管恩施地区富硒,其对江汉平原富硒土壤的物源贡献占比不会太高(<18%)。汉江冲积物及长江上游远源区物质对江汉平原富硒土壤贡献更大。这一结果是在忽略周缘成土母质贡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尽管存在一定误差,但初步明确了长江(尤其是恩施地区)-汉江物源对江汉平原的相对贡献。说明汉江对江汉平原富硒的影响贡献率大于恩施地区。(3)综合解析了湖北省土壤中硒的来源通过对全省表层土壤样品54项分析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研究区内硒元素的来源,并利用多重分形研究了各分带表、深层土壤中硒元素的富集条件,结果表明:南襄-江汉盆地全新统地球化学亚带(B带)内长江冲积区(Ⅰ)与江汉冲积区(Ⅱ)土壤硒元素来自长江与汉江上游黑色岩系母质风化、搬运、沉积,土壤中硒元素具备较强的表层富集特征,并且均匀性较好,是湖北省形成富硒土壤的有利区。同时,两区也存在差别,江汉冲积区(Ⅱ)硒元素更具备上游母质特征,长江冲积区(Ⅰ)中硒元素还经历了生物二次改造;扬子克拉通山地沉积地球化学带(D带)内的鄂西南海相沉积区(Ⅵ)与鄂东南海相沉积区(Ⅶ)土壤中硒元素主要来自二叠系碳质硅质岩风化,并且部分地区受到后其物化化学作用产生二次富集,是有利的富硒土壤形成区。(4)系统划分并优选出湖北省典型富硒区综合土壤中硒的来源、硒元素富集条件、土壤富硒现状三个条件,将湖北省划分出2大富硒成因类型及4个典型富硒区:一是原岩风化后二次富集型,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地区,对应地球化学Ⅰ-Ⅱ分区(长江冲积带分区和汉江冲积带);二是沉积母质风化型:代表区为恩施地区和黄石地区,对应地球化学Ⅵ-Ⅶ分区(鄂西南海相沉积母质和鄂东南海相沉积母质)。(5)探索了富硒土壤评价的新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用水稻中硒、重金属及根系土数据作为种子进行训练,将土壤分析数据作为输入层,预测出典型富硒区水稻富硒的概率及镉超标的概率,该方法可作为现有富硒土壤评价的一个补充。评价结果表明:恩施地区(Ⅵ)水稻富硒的概率要明显高于江汉平原(Ⅰ+Ⅱ),代表其具备更高的富硒土壤产出富硒水稻的潜力,水稻富硒概率值可作为富硒土壤评价的一个补充指标;以水稻同一镉超限量概率范围代表相似的镉的安全性为依据,以江汉平原地区(Ⅰ+Ⅱ)的土壤环境等为标准,对恩施地区(Ⅵ)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校准换算,得到恩施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清洁土壤占比为88.09%。(6)提出了恩施富硒土壤安全利用的富硒降镉措施添加石灰、生物质炭和羟基磷灰石三种改良剂均增加了土壤有效态Se,并且降低了有效态Cd含量。土壤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改良剂以1:1:2、1:2:1、1:1:1的比例添加时效果更好,土壤有效态Se含量增加121.0%-133.1%,而Cd在2:1:1的比例下降幅最大,达到90%以上。植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三种改良剂均显著增加了小白菜鲜重,改善了小白菜在富硒镉土壤上的生长状况。一是由于添加改良剂显著降低了土壤Cd的有效性,从而降低小白菜对Cd的吸收;二是添加改良剂后导致土壤有效态Se显著增加28.3%至39.4%,进而促进了小白菜叶片对Se的吸收;添加改良剂还增强了小白菜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具体表现在添加改良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白菜叶片GSH和As A的含量,也增加了小白菜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7)探讨了江汉平原富硒冷浸田开发利用模式排水、补充硒肥及排水后补充硒肥三种利用模式均可提高土壤可利用态硒含量,有利于水稻对土壤硒的吸收,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籽实中硒含量;冷浸田排水整改后强化施硒肥利用模式效果最佳。其中排水整改模式水稻根系和籽实中硒含量增加。强化施硒肥模式不仅明显提升土壤总硒含量、可利用态硒和潜在可利用态硒含量,而且显著提升了水稻组织中硒含量。冷浸田排水整改后强化施硒肥模式土壤可利用态硒含量、水稻根系、茎干和籽实中硒含量增幅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50.0%、41.8%、46.1%和47.9%。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人参皂苷Rd微乳和微乳凝胶,评价其制剂学性质;建立生物样品中人参皂苷Rd的LC-MS/MS测定方法;研究大鼠鼻腔给予人参皂苷Rd微乳和微乳凝胶后,血液和脑组织中人参皂苷Rd的药代动力学,评价人参皂苷Rd在血液及脑部的分布情况,为其更好地运用于脑神经保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并提供新的给药途径。方法1 采用HPLC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人参皂苷Rd的酸碱稳定性和油水分配系数。测
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及磷平衡对维持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研究水稻土中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与土壤磷迁移特性的关系;2)阐明长期施肥条件下水稻土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基于我国南方5个不同类型稻田的长期定位试验,分别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中养分化学计量比和磷动态的影响。各试验点施肥处理如下:(1)重庆和遂宁(分别始于1991
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跨地域配置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因此产生了数量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在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下,流动人口一般是指人户分离发生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流动人口总数仍高达2.41亿人(1),其总人数占比超过17%,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有生力量,并为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在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显现的背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紫砂艺术的审美本质,更准确地把握紫砂艺术的发展规律,更清晰地了解明清紫砂艺术的嬗变特征,本文凭藉“大”“壮”“小”“柔”“古”“拙”“润”“秀”“天人合一”“涤除玄览”“空灵简淡”“宁静致远”“中庸致和”“尽善尽美”“古拙素朴”“富贵华丽”“惊而快之”“乐而玩之”“生命之美”“生态之美”等审美范畴,对明清两代的紫砂艺术进行全面比较,对数百年间紫砂艺术风格的嬗变轨迹进行较为深入、系统
里氏木霉是用于工业生产的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在纤维素酶基因表达过程中,受到多种层面的调节,包括诱导信号的感应、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等。转录因子如Xyr1,Ace1,Cre1,Vib1等,是通过结合到纤维素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对其表达进行调控的。Crel作为里氏木霉中最主要的转录抑制因子,其在碳源代谢阻遏(CCR)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Cre1缺失菌株对菌体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因此Crel是具有双功性的
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以及定向分化技术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细胞用于疾病模型、药物筛选以及细胞治疗。然而,所分化的细胞往往因为成分存在异质性而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心肌修复。收缩功能是心肌细胞最重要也是最易于理解的一个功能,将细胞构建成工程化的心脏组织可以分析其力学特性,且作为一个三维的平台以评估组织的力学特性对药物的反应。目前的工程化心脏组织制作方法多种多样,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但在后续的应用上仍存
近些年来,消费者对使用天然水果或食物来改善健康越来越感兴趣。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富含多种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已经在世界各国的健康相关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苹果中的这些植物化学物质在抗氧化、预防炎症、肥胖、高血脂症、癌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活动和冠心病都有有益的作用。通过饮食预防疾病
肺癌是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具有高转移、易耐药、易复发等特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由于肺癌早期具有隐匿性,约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肿瘤已发生转移,错过了手术的机会。化疗和放疗等传统疗法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存在多药耐药现象和严重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不佳。近些年来,肺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5年生存率仅为17.4%。因此,开发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
精细化和定量化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趋势,储层的研究已经从毫-微米的常规尺度扩展到了微-纳米的非常规尺度,然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页岩、致密砂岩和煤储层,湖相致密碳酸盐岩的研究较为缺乏。川中大安寨段是我国重要的湖相致密碳酸盐岩油气产层,近年来面临着产量递减的困境,并且其微观储集空间(BJH和SBET也可分别达到2.50 cm~3/100和6.02m~2/g,以粒间孔、粒内孔和有机质孔为主。孔隙结构方面,
目的 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术是当前小儿心脏外科手术重要的辅助手段。长时程深低温低流量仍会对患儿的诸多脏器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尤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甚。本研究旨在利用深低温下双侧颈内动脉夹闭小鼠模型,探究长时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术在出生后脑发育关键时间窗口对于大脑中主要神经细胞类型的影响,动态分析脑损伤潜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 在深低温(19℃)下,对2周龄小鼠双侧颈内动脉夹闭,在持续夹闭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