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合会国家位于资源丰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海湾地区。由于海合会国家长期遭受殖民统治,海合会国家的工业并不发达,出口油气资源、换取石油美元成为支撑海合会国家经济的主要力量。近些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发达国家对海合会国家油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减少。这对海合会国家而言是个沉重的打击,海合会国家不得不寻找新的油气需求市场。而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腾飞的中国,吸引了海合会国家“向东看”、寻求新的能源市场以及合作伙伴的目光。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现在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以及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世界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不稳定性逐渐增加,这打击了中国外贸平稳增长的势头。为了保障中国外贸平稳发展,中国政府决定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中亚、中东特别是海合会国家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丰富的油气资源、亟待发展的国内基础设施,这些都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适时地提出了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本文对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经贸合作推进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几点建议。论文主体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海合会国家的经济概况。海合会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以及天然气资源,在近几年全球油气价格高涨的背景下,海合会国家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海合会国家出口的商品以能源产品为主,进口商品以制成品为主。第二部分,介绍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经贸关系。对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在货物贸易、国际工程承包以及国际投资领域的经贸合作进行了分析。在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货物贸易中,能源是主要方面,双边贸易主要是以制成品换取原油的模式进行,贸易额稳步增长的同时中国在双边贸易中持续保持逆差。在国际工程承包方面,中国企业大力开拓了海合会国家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在国际投资方面,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双边投资发展较晚,目前规模仍然很小,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双边投资在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各自接受外国直接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三部分,分析了在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首先,中国企业在海合会国家市场地位尚未稳固。中国企业缺乏高知名度的品牌,在与欧盟、美国以及日本企业的竞争中尚处劣势,这无疑阻碍了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其次美国、欧盟等大国政策因素对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经贸合作的影响、中东地区局势的动荡以及海湾地区未来安全形势仍的不确定性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另外,“9·11”事件以来,海合会国家“向东看”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在海合会国家货物贸易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在中国倡导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背景下,海合会国家的“向东看”倾向与中国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遥相呼应,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潜力巨大。第四部分,针对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经贸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中国应立足于现有的合作基础,在国际工程承包、国际投资等领域进行自我完善,推进中国与海合会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其次,中国应大力实施“西进”战略,与海合会国家实现对接。另外,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应在双边经贸合作中加大人民币结算比例,并且在适当的时机签订双边安全框架协议,以降低双边贸易风险,保障“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顺利建设。第五部分,研究结论。虽然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经贸合作仍面临种种问题,但双方合作意愿强、经济互补性高,“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使双方关系更加紧密。未来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将在贸易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