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凋落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连接植物群落与土壤间的“纽带”,其在涵养森林水源、减缓地表径流、维持土壤肥力、促进生态系统养分平衡和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绿阔叶林作为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物种丰富、环境效益巨大、生产力高,以其为对象开展凋落物量及动态的研究,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植物种群更新、物种共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缙云山1 hm2样地内设置了172个凋落物收集器,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凋落物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凋落物的产量、组成、年际动态、季节动态、空间格局、并探讨主要树种的叶凋落节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2014~2015年,缙云山常绿阔叶林1 hm2的样地共收集凋落物106.26 kg,估测总凋落量为12,284.29 kg·hm-2,平均凋落量为6,142.15 kg·hm-2·a-1。凋落物各组分占比依次为叶(73.13%)>枝(11.49%)>花果(9.89%)>杂物(4.42%)>树皮(1.07%)。(2)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总凋落量与叶凋落量月动态变化一致,均呈明显的双峰型。总凋落物量的凋落高峰期分别为春季的5月和秋季的10月或11月,最小月凋落量均出现在1月。叶凋落量高峰期出现在春季的5月和秋季的10月,最小叶凋落量出现在1月。花果最大月凋落量出现在11月。(3)2014~2015年,总凋落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4)2014~2015年叶凋落量为8,983.08 kg·hm-2,其中常绿树种叶凋落量占90.57%,落叶树种叶凋落量占9.43%。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叶凋落节律呈明显不同步状态。(5)落叶量占总叶凋落量1%以上的树种共有13种,共占总叶凋落量的90.97%。13种主要树种的相对优势度与凋落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月凋落动态可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3类。其中单峰型包括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anensis Brand.)和四川杨桐(Adinandra bockiana Pritz.et Diels)3个常绿树种,以及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Hemsl.)Perk.)和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2个落叶树种;双峰型包括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润楠(Machilus pingii(Oliv.)Hemsl.)、薯豆(Elaeocarpus japonicus Sieb.et Zucc)、橄榄果杜英(Elaeocarpus duclouxii Gagnep.)和短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多峰型包括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刺叶桂樱(Prunus spinuosa Sieb.et Z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