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疾病死亡威胁,且其死亡率逐渐上升趋势。人类对它的细胞学和影象学诊断往往已到了晚期,而失去了治疗时机,因而寻找新的早期诊断或预测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癌变是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目前公认其中心过程是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K-ras和p53突变是最常见的一对。是基因损伤与修复较量的过程,是自身免疫监视系统与异常细胞较量的过程,当异常基因不能修复致使细胞无限增殖、自身免疫细胞又不能将其清除时,即形成肿瘤。微核是染色体损伤和染色体稳定性的一种可靠性指标。研究发现多种肿瘤患者靶组织或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脱落细胞微核增高,诱发微核亦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肿瘤患者染色体稳定性差是个体肿瘤易感原因。为此我们观察了大鼠诱发肺肿瘤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以及肺组织K-ras、p53和PCNA表达情况,以期明确微核与肺肿瘤形成的关系,探讨微核在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另外,我们观察部分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淋巴细胞微核率并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发及诱发微核率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结果显示,动物实验诱发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发及诱发PBLMNF无统计差异。诱发肺肿瘤过程中自发及诱发PBLMNF明显较实验前增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给致癌剂后各阶段自发及诱发PBLMNF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在给药后各阶段自发及诱发PBLMNF均较相应对照组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荷瘤鼠肿瘤数与给药后第6周和10周自发PBLMNF相关显著,在校正实验前体重或自发PBLMNF后则无相关性。分别以自发PBLMNF≥3和诱发PBLMNF≥8对实验组进行肿瘤预测诊断,显示给药后各阶段均有较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尤以诱发标准为佳(分别为8889%~100%,6667%~ 100%)。实验组p53、K-ras和PCNA表达率分别为 4/9、3/9和 9/9,均在肿 瘤组织表达,正常组和对照组无表达。分别根据 p53和 K十as表达与否将实 验组分为两个亚组比较各阶段微核率(MN’F),p53阳性亚组W(包括自 发和诱发PBLMN’F)明显高于阴性者,K-ras亚组fd MNF无差异。临床实 验显示,恶性胸液者自发、诱发PBLMNF和 PFLhthF均明显高于良性胸液 者,PFLMNF与自发和诱发PBLMN’F有明显的相关性。 上述实验表明微核形成是肿瘤形成早期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其形成与抑 癌基因p53突变可能有关,与癌基因K1as激活无夫。以实验后各阶段自发 或诱发PBLMN-F进行预测性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提示其在肿瘤预测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临床实验亦显示了这一点,同 时表明PFLMN’F在鉴别良、恶性胸积液中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