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罗凛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在长期失眠患者头的两侧颞部,可触摸到血管充盈,而且病程越长,病情越重,充盈越明显,越容易触摸到。罗凛教授通过在患者颞部施行按揉、推刮等手法治疗使血管的充盈减轻,发现能够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并且在治疗失眠患者的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这种推拿颞部为主的手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罗凛教授在继承传统推拿治疗失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推拿颞部为主能够改善失眠症状。目的:通过科学的、严谨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来观察及评价推拿颞部为主对失眠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及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通过本试验使推拿颞部的手法进一步规范化,比如手法的轻重、作用时间的长短等,并探讨其改善失眠症状的机制,促进其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推拿颞部为主,配合穴位点按;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选取主穴:神门、四神聪、三阴交,根据辨证选取其它配穴。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为评价指标,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的评分结果。通过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减分率来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失眠症状的疗效。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处理数据,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成果: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分析,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证型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失眠疗效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PSQI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PSQI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都可以降低PSQI量表积分,但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PSQI量表各睡眠指标分数比较,睡眠障碍因子(P<0.05)、日间功能障碍因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在改善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HAMA量表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焦虑指数;治疗后量表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焦虑分数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颞部推拿为主与单纯针刺对改善失眠症状都有良好的疗效,但颞部推拿为主较单纯针刺疗效更明显,并且在减轻患者夜间睡眠障碍,减轻睡眠不足所致的日间功能障碍方面,颞部推拿组优于单纯针刺组。推拿颞部为主与单纯针刺均可降低失眠患者焦虑指数,但推拿颞部为主降低幅度更明显。推拿颞部为主治疗失眠,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无痛苦,疗效确切,易于推广,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