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教科书作为各大中小学校教学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历届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将其作为引导学生社会化、巩固自身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往往社会变化越剧烈,对旧教科书的推翻越迫切,对新教科书的建设越渴求。因此,在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中国从此摆脱了国外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压迫,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这样一个特殊社会发展时期,新的政府必然要求教科书迅速作出反映,以迅速改变人们的思想,实现新社会的整合。本文试图在掌握大量的建国初期中小学教科书实物文本的基础上,通过研读相关教育及出版等方面的历史资料,理清1949至1953年建国初期中小学教科书的发展历史,准确把握这一历史过程的规律特征,在此基础上反思中小学教科书统一的经验,为当今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有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概要性地介绍了建国初期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统一之路研究的缘起和意义,重点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时间进行界定,明确本文的研究边界。而后在综合分析了建国初期中小学教科书的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统一之路出现的现实选择。从外部促进因素——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内部促进因素——建国初期教科书本身的复杂局面两个方面深层探索在建国初期短短几年内中小学教科书迅速要求走向统一是当时现实选择的必然结果,为下一章的统一之路实现的具体过程的探索做铺垫。第三部分:统一之路的实现。通过历史还原,理清建国初期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统一的五大措施:明确了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公布了中小学教科用书表、成立了国家统一编辑出版的专门机构、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规范了全国的中小学学制;描述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以来教科书统一的路径,包括有选择的沿用和有重点的改编两个时期。第四部分:统一之路的特点及反思。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分析建国初期中小学教科书走向统一的两大特点:统一路径的强应急性以及统一意向的强政治性;反思统一过程中的经验:第一,高度重视,制定明确的教科书政策;第二,加大力度,建立具体可行的教科书管理制度;第三,广开渠道,构建教科书的质量规范之网等方面来指导当今中小学教科书的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