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调脂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为调脂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选用体重170g±20g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调脂胶囊高剂量组、调脂胶囊中剂量组、调脂胶囊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和脂必妥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均喂饲高脂饲料(1%胆固醇,5%精炼猪油,0.1%丙基硫氧嘧啶,0.35%胆酸,余为基础饲料),持续10周。造模的同时各组大鼠就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给药时间为10周。于造模10周后将实验动物全部处死取材:
(1)心脏取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并计算各组HDL-C/TC的比值和动脉硬化指数(AI)=(TC-HDL-C)/HDL-C;
(2)取肝脏组织制备肝匀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
(3)肝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形态学观察;(4)RT-PCR法测定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水平。
结果:
(1)调脂胶囊对大鼠血清TC、TG、LDL-C的影响:TC、TG、LDL-C三项指标,模型组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调脂胶囊中、低剂量组仅使TC、LDL-C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脂胶囊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和脂必妥组可使TC、TG、LDL-C三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脂胶囊高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和脂必妥组比较,TC、TG、LDL-C三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调脂胶囊对大鼠血清HDL-C/TC的比值和AI的影响:模型组HDL-C/TC下降,AI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脂胶囊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使HDL-C/TC升高、AI下降(P<0.05);调脂胶囊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脂必妥组与模型组比较能使血清中HDL-C/TC显著升高(P<0.01),而AI下降(P<0.05)。
(3)调脂胶囊对大鼠肝脏组织TC、TG的影晌:模型组大鼠肝脏TC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TG影响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脂胶囊高剂量组、脂必妥组、辛伐他汀组可使TC下降(P<0.01),但对TG作用不明显(P>0.05);调脂胶囊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TC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下降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肝脏形态学观察:肉眼观察可见正常肝组织呈深红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肝脏边缘清晰;模型组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被膜紧张,呈浅黄色或均质奶油色,触之如泥块并有油腻感;辛伐他汀组可见肝脏颜色比模型组红,但不如正常组,仍有油腻感;调脂胶囊中、低剂量组和脂必妥组可见肝脏颜色浅黄、油腻感,病变程度介于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之间。调脂胶囊高剂量组可见病变程度接近于辛伐他汀组。HE 染色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肝细胞排列正常,核圆,居中,无脂滴和炎细胞浸润;模型组肝组织明显脂肪变性,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胞核被推向周边,有炎细胞浸润,但未见肝纤维化,病变以中央静脉周围最为明显;调脂胶囊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镜下肝细胞内空泡基本消失,肝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但还有少量水样变性。调脂胶囊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脂必妥组肝细胞胞浆内脂肪空泡消失,偶尔可见少量脂肪空泡,炎症细胞也基本消失,肝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
(5)肝脏LDLRmRNA的表达:电泳结果显示各组210bp处均可见明显的扩增带,为beta.肌动蛋白(β-actin mRNA)扩增条带,在580bp处有强弱不同但边界清楚的条带为LDLRmRNA的扩增片段。半定量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肝脏LDLRmRNA相对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调脂胶囊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和脂必妥组肝脏LDLRmRNA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调脂胶囊中、低剂量组能显著升高肝脏LDLRmRNA相对含量(P<0.05)。
结论:
(1)高脂饲养雄性SD大鼠10周,可成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2)调脂胶囊通过降低血清中TC、TG、LDL-C的含量、调节肝脏的脂质代谢,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作用机制与调脂胶囊降低肝细胞胆固醇含量,提高模型大鼠肝细胞模上LDLRmRNA基因表达,加快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