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热水氢、氧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研究工作共采集天津地热水样品51组,其中,上第三系上新统明化镇组14组,上第三系中新统馆陶组6组,下古生界奥陶系4组,下古生界寒武系2组,上元古界青白口系1组,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24组。同步分析了其中稳定同位素δD、δ18O和δ13C,放射性同位素3H和A14C。 天津地热水中稳定同位素δD值为-72~-63(‰,SMOW),平均值为-68(‰,SMOW);δ18O为-8.1~-12.9(‰,SMOW),平均值为-9.4(‰,SMOW);δ13C为-3.8~-12.9(‰,PDB),平均值为-6.0(‰,PDB);放射性同位素3H的浓度为4~40T.R.,平均25.3T.R.;A14C为1.7~12.9pmc,平均5.6pmc。 首先,应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开展年代学研究。根据地热水中δ18O的轻微漂移和δ13C与地热井井口温度的负相关关系,推断在热储层中水与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中存在同位素交换,“水-岩作用”是影响天津地热水TDIC初值(A0)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地热水δ13C与A14C的线性关系,重建了补给区补给期土壤CO2的δ13C值——符合C3植被的δ13C值域。根据地热水总溶解碳质量、δ13C和A14C的平衡方程,得到估算天津地热水TDIC(初值A0)碳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天津地热水TDIC初值;同时,应用“碳同位素混合模型”和“化学混合模型”计算天津地热水年龄,并进行了比较,进一步验证了“碳同位素混合模型”适用于天津地热水年代学研究。继而算出天津地热水14C年龄为4ka~23kaB.P.,新生代碎屑岩孔隙热储层中的地热水年龄相对较大,平均14ka;下伏前新生代岩溶裂隙热储层中的地热水相对年龄较小,平均9.8ka。 其次,应用天津地热水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的相关关系——靠近全球大气降水线,δ18O有较小的水平飘移,说明地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确定天津地热水起源于23~4kaB.P.,年平均δD变化范围为-73~-63(‰,SMOW)的古大气降水。 最后,根据天津地热水14C年龄的空间展布,认定大气降水的入渗过程和随后在热储层中的运动过程,基本上是属于强迫对流,并符合活塞流模式。因此,天津地热水14C年龄表征地热水的补给期。地热水的滞留时间为23~4kaB.P.,天津地热水的补给期涵盖了末次冰期之盛冰期(15kaB.P.)的前后和冰后期(13~4kaB.P.)两个阶段,主要补给期为13~4kaB.P.。在千年尺度上,地热水的补给是连续的。 通过比较天津和周边地区地热水14C年龄的平面分布,基岩地热水14C年龄自西向东和由北向南,呈现递增分布,指示天津地热水尤其是基岩地热水主要补给区可能位于西部太行山山区和北部燕山山区。虽然在末次冰期的盛冰期及其以前的补给阶段尚无第四系沉积,古大气降水以及地表河流和湖泊也可以直接补给平原地区的第三系浅部含水层,但是以山区为主。 对地热水δD值的环境效应分析表明,纬度效应、高程效应、温度效应和海洋-陆地效应都不能完全解释古大气降水年平均δD的变化,推测其控制因素可能是大气降水的总量效应,由雨期盛行的东亚季风带来的巨量水分造成的大气降水的总量效应,天津地热水的主要补给期13~4kaB.P.,在总体上具有雨期的基本特征。 第三系孔隙型地热水年龄大于基岩古潜山裂隙岩溶型地热水。计算地热水的相对运移速率得知:岩溶地热水在南-北方向上的运移速率(4~5m/a)大于西-东方向(2~3m/a),岩溶地热水运移速率(2~5m/a)大于孔隙地热水(1m/a)。由于活塞流运移模式中地热水年龄沿水流方向年龄增大,推测古岩溶系统和北东向区域断裂系统是天津地热水主要补给通道。 另外,通过分析地热水中放射性同位素3H的浓度变化,发现伴随地热田水位逐年下降、漏斗面积逐年扩大,地热水中氚浓度升高,指示强力开采对地热水垂向径流的局部影响,年轻冷地下水很可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高氚水,沿破碎带和老化的井筒混入,或直接从回灌井注入。外围地区没有太大的变化。 地热水与固体矿床不同,它是流体。对地热水进行一次性研究和分散的专题研究,都不能适应地热水大规模开采的需要。今后应加强对地热水动态观测研究,结合地热田水动力场、温度场和水化学场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开采和回灌条件下,开采条件下各层位地热水之间、地热水与冷地下水之间关系的演化研究。
其他文献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条断裂带,对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和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和工作环境,限制了常规科研手段的
2006~2007年连续两年采用烤烟-绿肥轮作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方法,研究绿肥还田对土壤培肥和烤烟产量、品质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绿肥还田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磷钾养分含量。土壤
本文以汤原断陷为研究对象,以白垩系和古近系为研究目的层,进行系统的沉积相和油气成藏特征研究。确定沉积相类型、发育特征及其时空展布,分析沉积环境与油气关系以及油气成藏特
中天山构造带东段主要由三个前寒武纪变质地块(库米什-干沟地块、帕尔岗塔格地块和尾亚-星星峡地块)组成,上覆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盖层,其中前寒武纪变质地块主要由星星峡群、天
2013年4月20日,在龙门山南段的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7.0级地震,引起了人们对龙门山南段构造变形的关注。本文以相关基金课题为支撑,通过平衡剖面、砂箱物理模拟等手段,基于典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依据试验区块原油物性和地质条件,进行菌种筛选,并对菌种与油藏的匹配性进行了研究。第二部分是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对比所选菌种作
该文重点研究扬子陆块中奥陶世早期鹦鹉螺多样性及古水深学.在实测及观察28条奥陶系地层剖面的基础上,以湖北西部及南部、湘西北、陕西勉县、安徽中部及南部等地7条剖面为基
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全球变化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识和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人类应对未来全球变化的理论基础之一。C3和C4植物作为陆地生
安多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南侧的安多地块属于拉萨地体的北部组成。本文在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确定不同地质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首次对
本文主要采用环境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平项山矿区地表水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取超声液一液萃取和动态淋滤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