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通过比较联合术前ESP阻滞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模式与单纯PCIA模式在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术前联合ESP阻滞的PCIA镇痛模式在腰椎后路手术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拟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两个节段以内手术的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8-70岁,BMI20-27kg/m2,ASAⅠ或Ⅱ级,将纳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SP阻滞联合PCIA组(EP组),单纯PCIA组(P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毕均使用PCIA,EP组在麻醉诱导前于俯卧位下行双侧ESP阻滞,每侧使用0.5%盐酸罗哌卡因15ml。记录麻醉诱导前10分钟(T0),切皮前10分钟(T1),切皮时(T2),椎管减压即刻(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并计算两组患者切皮前10分钟与切皮时的MAP和HR的差值ΔMAP和ΔHR;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术中补液量、阿片类药物用量、肌松药用量以及术者对肌肉松弛的满意度,手术后不同时间点(1h、6h、12h、24h、48h)静息和翻身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48h以内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48h以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以及疾病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组在围术期的MAP和HR无明显波动,P组在切皮时及以后时间节点的MAP和HR波动明显(P<0.05);EP组在切皮前10分钟与切皮时MAP和HR的差值ΔMAP和ΔHR均小于P组(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少于P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P<0.05);与P组相比,E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顺式阿曲库铵的维持用量以及顺式阿曲库铵使用总量均少于P组(P<0.05);术者对EP组手术区域的肌松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EP组术后1h、6h、12h静息时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1h、6h、12h、24h、48h翻身时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5);与P组相比,EP组手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和帕瑞昔布钠等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内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皮肤瘙痒、术后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以维持腰椎后路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减少术中肌松药、阿片药物用量,并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在腰椎后路手术患者中ESP阻滞联合PCI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