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后肺萎陷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B_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低氧血症是术中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在术中,轻、中度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85%~90%)的发生率约为50%,严重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81%;时间>5min)的发生率约为20%,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亦高达20%~50%。低氧血症的原因很多,但目前的观点认为,全身麻醉引发的肺萎陷,无论术中还是术后都是引起肺内分流导致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肺萎陷不仅直接影响肺内氧合,而且还可刺激肺泡巨嗜细胞产生白介素-1或肿瘤坏死因子,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降低,进一步导致直接或间接的肺损伤,因此也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诱因。 “肺萎陷”的概念是在1963年由Bendixen等人在文献中首次提出的。他们观察到,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无论病人还是实验动物,都会发生进行性的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同时伴随动脉血氧分压下降的现象。他们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麻醉导致的肺泡塌陷(肺萎陷)而引起的。但是,由于普通的胸部X线检查无法发现全麻后肺萎陷,这种观点一直未得到广泛认同。直到80年代,随着CT检查开始在术中应用,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肺萎陷确实是引起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术前心肺功能正常的病人全麻后肺萎陷的发生率高达90%,约有20%~25%的背部肺组织或15%的全肺组织发生萎陷。它所导致的肺内分流量将占心输出量的5%~10%。而且肺萎陷的面积与肺内分流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全麻后肺萎陷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的机制为:(1)麻醉后呼吸肌张力下降致功能残气量下降和肺局部受压导致的压迫性肺萎陷。(2)麻醉中高浓度的可吸收气体吸收后导致的吸收性肺萎陷。(3)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下降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加。(4)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因素对肺萎陷的形成也有较大影响。主要防治措施为:(1)采用物理或药物疗法保持和恢复呼吸肌的收缩张力。(2)充分胀肺。(3)降低麻醉中吸人气氧浓度。(4)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等。但直到目前为止,关于肺萎陷发生、发
其他文献
在器官移植领域,移植血管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治疗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迄今许多患血管疾病患者通过移植自身血管、同种异体血管获得新生。然而,有两个因素严重阻碍了临床血管移
尽管传统血运重建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治疗性血管生成(therapeutic angiogenesis)通常所采用的两种方法,包括直接注射重组成血管因子的蛋
"肺痿"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近年来部分学者认为肺纤维化与肺痿相对应,然而二者表现不尽相同。考证自汉以降中医文献,所载肺痿症状并不一致。仲景记
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发病却与发达国家相似,呈不断上升趋势。有资料
目的:探讨中药溃愈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6例ROU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2片、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组在对
脊髓损伤后如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神经再生一直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中的难题。目前普遍认为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据认为是一
一、研究背景 自1967年Stanley Dudrick和Douglas Rhoads在临床上成功应用胃肠外营养(PN)以来,PN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我国从1971年开始开展PN,此后得到逐渐推广
背景:体外循环(CPB)是心内直视手术的必要技术之一,但CPB可造成机体多脏器损伤,其中肺损伤是CPB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心内直视手术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达15~30%。本研究从临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留给我们的时代精神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是不懈奋斗、与时俱进,是革新除旧,拥抱未来。$$今天的西咸新区,继承着
报纸
第一部分人乳腺癌细胞HYAL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CF-7和ZR-75-30细胞中的表达目的构建人乳腺癌HYAL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HYAL1基因低表达的乳腺癌MCF-7和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