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富锂层状正极材料xLi2MnO3(1-x)LiMO2(M=Co,Fe,Ni1/2Mn1/2)是由层状Li2MnO3与LiMO2按不同比例形成的固溶体,实际可利用比容量大于200mAh g-1,并且具有特殊的充放电机制,较宽的充放电电压范围,以及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安全性好等优点,因此这类材料被认为是当前商业化LiCoO2很有前景的替代品。富锂正极材料也有其固有的劣势:(1)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较大。(2)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时,高截止电压一般为4.8V,高电压会导致电解液分解,从而破坏电极溶液界面的稳定性使容量衰减。(3)富锂层状正极材料中,Li2MnO3成分导电性差从而导致材料的倍率性能变差。为了克服以上缺陷,可以采用优化制备的工艺条件,体相掺杂的方法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优化工艺的溶胶凝胶法制备高容量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3Co0.13Mn0.54]O2。以草酸替代柠檬酸作为螯合剂,改进后所用螯合剂质量仅为传统的36%。采用分段煅烧法,降低煅烧温度,缩短煅烧时间。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探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材料的容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在室温下,0.1C倍率,2.0-4.8V电压范围内,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77.3mAh g-1,循环50次之后的容量剩余272.8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8.4%。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3Co0.13Mn0.54]O2,并且将微量的Mo元素掺杂进该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探索Mo元素掺杂对材料结构的影响。掺杂微量的Mo元素使得材料的层间距增大,有利于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之间进行脱嵌。通过循环伏安测试(CV)可知,掺杂Mo元素后,电化学体系的极化减小,锂离子扩散系数(DLi)增大,材料具有更快的电化学过程。因此,掺杂Mo元素的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3Co0.13Mn0.54)0.97Mo0.03O2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室温下,2.0-4.8V的电压范围内,当充放电倍率达到5C时,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9.3mAh g-1,循环50次后的剩余容量为144.0mAh g-1,容量保持率高达96.5%。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3Co0.13Mn0.54]O2,并且将微量的Mg元素掺杂进该材料。通过充放电测试可知,掺杂Mg元素后的材料Li(Li0.2Ni0.13Co0.13Mn0.54)0.98Mg0.02O2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室温下,2.0-4.8V的电压范围内,以0.2C的倍率进行充放电循环时,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75.8mAh g-1。当充放电倍率达到5C时,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0.5mAh g-1。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探索Mg元素掺杂对材料结构的影响。掺杂微量的Mg元素使得材料的层间距增大,六边形结构变得更加稳定,有利于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之间进行脱嵌。通过循环伏安测试(CV)可知,掺杂Mg元素后,电化学体系的极化减小,锂离子扩散系数(DLi)增大。因此,掺杂微量Mg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富锂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