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传统农业区域与畜牧业区域相交汇和过渡地带,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类型,主体部分位于内蒙古境内。内蒙古农牧交错带连接着区域内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食物生产系统,蕴含着巨大的生产潜力,交错带占内蒙古自治区一半以上的土地面积,同时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促进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经济快速发展,对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社会稳定以及民族团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和技术创新日益聚焦于大中城市,城市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城镇现在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在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样,城镇的发展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该区域内一些城镇迅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枢纽和核心,特别是在市场调节功能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城镇化,城镇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进而提升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面积广,城镇数量少,城镇化速度较一些发达地区存在差距,阻碍了该地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发挥。但历史上该区域内自有城镇出现以来,就在区域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的作用,是区域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增长点。本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城镇的形成为切入点,城镇形成的原因各异,动因不同。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城镇自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来,一直到明末,几经废立,从小小的城郭不断发展壮大,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意义上的城镇是自清初才开始形成,到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具备了雏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得到较快发展,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上已经出现呼和浩特、包头两个特大城市,以及一批中小城市,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突出。本文在回顾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城镇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在城镇化过程中城镇的集聚、扩散、社会及生态环境效应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学术界对农牧交错带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地理学、生态学等视角展开的,对分布于这一区域的城镇的关注较少,尤其是对城镇社会经济效应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加快城镇化进程刻不容缓,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改变观念,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和牺牲资源及生态环境,要全面考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文化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及社会系统内部的城镇与农村、农村间、城镇间、城镇与农村内部等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