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产业结构越来越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服务业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在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当前不同城市纷纷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本文通过研究城市等级与服务业的发展,希望能回答什么类型的服务业适合在什么等级的城市发展。服务产品和制造产品的异同使得服务业和制造业在集聚上存在异同。一方面,服务产品的投入要素主要是劳动,而非实物,服务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一体化使得服务业必须靠近消费者,靠近人口密度大的市中心,因此,服务业的研究重点和制造业的研究重点有区别,前者在于需求,后者在于供给。另一方面,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的相似之处在于,产品的集中化生产会产生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在分析服务产品及服务业集聚特质的基础上,本文创新性地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研究市场潜力(反映需求)和集聚经济(反映供给)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市场潜力和集聚经济对服务业发展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包括理论机制和理论模型分析,然后将市场潜力分为市辖区经济规模、郊区经济规模和近邻扩散三个层次,将集聚经济分为专业化和多样化两个方面,加入人均工资和人口密度两个控制变量,将全国286个地级市分为六大等级城市,将14个服务业分为生产者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三大类,采用2003-2010年共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各变量在不同等级城市对不同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市辖区经济规模在区域性城市、地级大城市、地级中城市和地级小城市对生产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有较大影响,而在全国性城市和省会城市作用不明显,市辖区经济规模对消费者服务业的影响为负。第二,郊区经济规模对三类服务业的影响与市辖区经济规模的作用方向一致,效果变弱。第三,近邻扩散对生产者服务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消费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作用不一。第四,专业化生产对各等级城市的生产者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在服务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专业化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五,多样化生产有利于促进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对消费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影响不明显。第六,人均工资提高有利于增加生产者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但作用效果有限。第七,人口密度对消费者服务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生产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影响不大。对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不同等级城市在发展服务业时,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制定因地制宜的服务业发展政策。生产者服务业更适合在全国性城市、区域性城市和省会城市这些等级高的城市发展,因此,要消除服务业发展的盲目性,发展适合自身的服务业。第二,专业化生产和多样化生产可以共存,高等级城市有更显著的专业化外部性和多样化外部性,低等级城市只有显著的专业化外部性,因此,全国性城市应鼓励产业多样化,鼓励不同产业间的合作与创新活动,而地级中城市和地级小城市应营造环境,鼓励相同产业在地里上的集聚和产业内部的投入品共享、劳动力共享和信息共享,通过专业化生产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第三,从不同等级城市看,全国性城市和区域性城市应侧重于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区域性城市与全国性城市资源禀赋类似,应与全国性城市发展方向一致。省会城市虽然与区域性城市在资源禀赋上有相似之处,但作为第三等级城市,省会城市与前两等级城市有较大差异,应重点发展消费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或有选择性地发展适应本地需求的生产者服务业。地级大城市虽然不是政治中心,但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大,也应重点发展居民服务、教育、科学研究和文化体育等消费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而地级中城市和地级小城市应以公共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在完善城市基本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消费者服务业。第四,基础设施投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服务业发展有重大影响。服务业运输的是人,而人对运输载体和运输环境的要求远远高于货物,城际高铁的环境舒适、运行速度快,大大降低城市与城市的经济距离,从而增加城市的近邻扩散,增加城市的市场潜力,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