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时血小板计数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51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初次诊断时不同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就诊于我院的137例初诊MDS患者临床资料,针对患者自身的病例资料以及电话调查的记录,在对其进行的回顾性分析中将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根据MDS患者诊断时血小板是否减少以及减少程度分为三组,根据IPSS和IPSS-R进行预后分组及评估,并且进行不同组间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137例初诊MDS患者中,无血小板降低组(PLT≥100×109/L)30例(21.9%)、血小板轻度降低组[PLT(50~99)×109/L]27例(19.7%)、血小板重度降低组(PLT<50×109/L)80例(58.4%)。在三组患者中,血小板计数越低,年龄>55岁患者比例(P=0.003)、有临床症状患者比例(P=0.006)、基因突变患者比例(P<0.001)、IPSS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P=0.027)和IPSS-R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比例(P=0.045)越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例MDS-SLD及MDS-MLD患者,血小板计数越低的分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2×109/L患者比例越高(P=0.01)。血小板计数与伴有临床症状呈负相关(P=0.018,r=-0.201),血小板计数与年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11、<0.001,r分别为0.216、0.498)。PLT≥100×109/L、PLT(50~99)×109/L、PLT<50×109/L三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6、30、30个月,三组患者生存时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方面的差异性(P=0.557),年龄>55岁[HR=3.098(95%CI 1.109~8.659),P=0.031]为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初诊时血小板计数越低,伴有临床症状、出现基因突变及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的MDS患者比例越高;在初诊MDS-SLD及MDS-MLD患者中,血小板的减低程度越高,伴有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的比例越高。但是本研究观察到,初诊时血小板降低的严重程度与MDS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患者年龄>55岁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idial infarction,STEMI)后由于心脏泵功能骤然衰竭,从而导致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的发生。其中,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是减少CS患者死亡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索STEMI后发生C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合这些因素对STEMI后CS的发生进行预测。此外,对药物保守治疗、
目的:通过检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Th9、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Th9、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和PD-1在MDS中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
目的:明确SGLT-2抑制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血管预后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探究SGLT-2抑制剂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7大国内外常用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12月4日。筛选研究SGLT-2抑制剂对慢性心力衰竭NT-pro BNP水平变化、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KCCQ)变化、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及心血管预后影响的中英文文献,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数据的
背景及目的:高血压是全世界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绝经后高血压患者由于性腺激素功能紊乱及相关病理生理学改变的影响,其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紊乱的风险增加。大量的研究表明,血压是直接反应心血管系统变化的参数之一,但不同的血压测量方法反映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系统变化的时间、程度和敏感性等均不完全相同。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心动脉压(CAP)和外周血压与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及左室舒张功能部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CA
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应激状态引起的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由此导致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研究通过采用孤养结合3种不可预知应激的方法建立压力-应激大鼠模型,从交感神经兴奋性、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细胞凋亡等角度出发,就压力-应激状态对大鼠心肌产生损伤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根据体重和行为学评价结果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再依据建模周期分别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新诊断HFpEF患者396例,与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对照组109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RDW与右心结构的关系:HFpEF组PASP(肺动脉收缩压)、RV-FWs(右心室游离壁厚度(收缩末期))、RV-D1(右心室内径(基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研究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症状具有胸闷、胸痛疑诊为冠心病的370例老年患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心脏彩超指标、冠脉造影结果,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Gensini评分。其中229例确诊
背景与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需要进行12个月的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这个规定是基于既往的研究数据。随着新一代支架和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使得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减少出血比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防缺血更加重要。目前接受支架治疗术后最佳抗血小板治疗时间仍存在争议。本荟萃分析旨在确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实施短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搜索从创建至2019年9月Pub M
目的:来源于脂质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残余胆固醇(RC)都在冠脉硬化斑块的形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计算RC、Ox-LDL,探讨Ox-LDL与RC的关系及其在预测CHD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纳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因可疑冠心病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255例,将其分为冠心病组(n=126)和对照组(n
目的:研究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年患者的心功能变化情况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兰州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105例。通过收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消融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年的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大小(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