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我国艾滋病聚集流行地区医疗机构开展主动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的全员筛查策略是否符合成本效果,为各地因地制宜确定PITC实施策略提供卫生经济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现场研究,采用类试验设计,选取条件相近的医疗机构实施不同PITC策略(病症检测策略v5全员筛查策略),进行前瞻性观察,收集不同策略的成本支出和效果指标,对比两种策略的成本效果和增量成本效果。此外,回顾性收集PITC项目实施前的相关成本和效果,对比策略实施前后的效果。第二部分是模型研究,基于现场收集数据和文献检索数据,构建PITC卫生经济学评价决策树模型,模拟PITC策略的远期效果,开展成本效果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明确不同流行率、不同参数组合下符合成本效果原则的PITC策略,为决策提供依据。结果:实施病症筛查策略新检出HIV阳性者10人,占就诊人次的0.016%,略高于实施前的比例0.009%(6/65801),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180);实施全员筛查策略新检出HIV阳性者19人,占就诊人次的0.033%,显著高于实施前的比例0.008%(OR=4.133, CI:1.543~11.069, p=0.002)。全员筛查策略新检出HIV阳性者人数、接受HIV检测结果和转介服务人数和早期检出HIV阳性者人数这三个指标均高于病症筛查策略,分别为19 vs 10(p=0.047),16 vs 9 (p=0.085),7vs3 (p=0.146)。在同样采取ELISA法进行初筛检测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实施病症筛查策略共花费9089.29元,每检测1例的单位成本为10.58元,实施全员筛查策略共花费39156.46元,每检测1例的单位成本为6.96元。研究地区实施的病症筛查策略、男性病人全员筛查策略、全员筛查策略每发现1例HIV感染者的成本分别为908.9元、1413.3元和2060.9元,增量成本分别为1844.5元、2674.3元和3874.0元;每增加一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的增量成本分别为37456.41元、35974.89元和41526.69元,各策略均符合成本效果原则。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在研究地区每年持续实施病症筛查策略、男性病人全员筛查策略、全员筛查策略的增量成本效果分别为46,267.78元/QALY、56,050.49元/QALY和56,336.67元/QALY,各策略依然符合成本效果原则。综合1年期和每年持续策略进行决策分析,探索适宜的HIV阳性检出率水平,按照HIV阳性检出率由低到高的顺序,1年期男性全员筛查策略、每年病症筛查策略、1年期全员筛查策略、每年全员筛查策略、每年男性全员筛查策略、1年期病症筛查策略对应的符合成本效果的最低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254%、0.0492%、0.088%、0.1134%、0.247%和2.76%。结论:医疗机构实施全员HIV筛查策略相对病症筛查策略能够检出更多HIV阳性感染者。HIV阳性检出率在0.088%以上地区实施一年期的全员筛查策略,HIV阳性检出率在0.12%以上地区每年实施常规全员筛查策略符合成本效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