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芯模旋压回弹模型构建及回弹补偿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045556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旋压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生产和民用工业等的金属塑性成形方式,属于无屑加工。随着产品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能够实现柔性成形的无芯模旋压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应用及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形方式、基础机理、有限元仿真模型等,对于无芯模旋压成形质量问题的主要来源——回弹,多是定性分析,鲜有定量分析。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无芯模旋压成形及回弹过程的仿真分析和机理分析,构建了无芯模旋压回弹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回弹补偿的研究。  基于ANSYS/LS-DYNA平台建立无芯模旋压成形及回弹过程的仿真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无芯模旋压过程中板料三向应力应变以及变形状态,对无芯模旋压板料自由变形机理及回弹机理进行研究,为后续回弹模型的构建和回弹补偿的研究奠定基础。  构建锥形件的单道次无芯模旋压回弹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回弹补偿。通过分析锥形件单道次无芯模旋压的回弹影响因素,选取目标偏转角和进给比作为回弹模型的主要回弹影响因素,选取角度表达法作为回弹量表达参数;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关于目标偏转角的锥形件单道次无芯模旋压回弹模型;提出进给比影响因子的概念,用以构建关于进给比的回弹模型。综合各主要回弹影响因素,建立锥形件的单道次无芯模旋压回弹模型,基于该回弹模型进行回弹补偿。  构建锥形件的多道次无芯模旋压回弹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回弹补偿。提出先简化再还原的回弹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将锥形件的多道次无芯模旋压简化为两道次,选取终道次目标偏转角、前道次目标偏转角、道次数、道次加工量分配方式、终道次进给比作为回弹模型的主要回弹影响因素。首先构建关于前道次和终道次目标偏转角的回弹模型;进而提出当量前道次目标偏转角的概念,以解决道次简化所带来的回弹影响丢失问题;通过终道次进给比影响因子构建关于进给比的回弹模型;综合各主要回弹影响因素,建立锥形件的多道次无芯模旋压回弹模型,基于该回弹模型进行回弹补偿。  构建曲母线件的无芯模旋压回弹模型,将其分为一个整体回弹模型和两个局部回弹模型,基于所建立的回弹模型进行回弹补偿。基于已获取的曲母线模型,根据母线形状特点进行关键点采集,将原母线模型简化为关键点模型。提出曲母线件无芯模旋压回弹问题的分治策略,将曲母线件无芯模旋压回弹模型分为整体回弹模型和局部回弹模型;其中局部回弹模型又包括成形段形状相对于母线整体形状趋势的局部回弹模型,以及后续成形段影响因素的局部回弹模型。基于各回弹模型即可进行曲母线件无芯模旋压的回弹补偿,重构母线后实现曲母线件无芯模旋压的精确成形。
其他文献
中国铁路客票和预订系统是一个跨越全国、分布式、实时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系统.对网络设备、主机、数据库乃至应用系统在内的计算机资源的安全管理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随
铁路枢纽一般位于大中型城市附近,衔接着两个以上方向的客流、货流和车流,在疏解铁路车流,维持铁路均衡运转,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十
中部地区崛起和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的建设对长江中游航运业的发展带来契机,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的建设以及上游三峡库区的形成,长江上下游航道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而中
随着铁路持续发展,列车速度不断提高,为保证轨道电路和机车信号能够可靠地工作,需要高性能的检测手段,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不断发展的有种前提下,该文将结合小波变换和传统傅
随着国内外航运业的发展,华南地区的港航企业也在不断的增加,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航运用户希望通过网络来办理港航业务,达到降低成本
该论文在总结和比较分析了现有几种典型的收费广场服务水平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收费广场的排队模型.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收费广场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即收费车道车
随着通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改革传统的固定自动闭塞行车制式,研究先进列车控制系统是当前铁路技术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在该方向上研究概况,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