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水浒传》叙事艺术比较研究——兼论《水浒传》的叙事艺术源流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95152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明代以降,历代文人都不同程度的认识到《史记》与《水浒传》在叙事艺术上的关系,但多限于一种感性的评价。本文则运用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传统叙事文学的特点,对《史记》与《水浒传》在叙事时序、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上进行比较。 首先,从叙事时间这个方面看,我们发现,第一,《水浒传》基本上秉承了《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的顺叙方式,这也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最基本的叙事模式。第二,在概述、省略及对同一事件的重复方面,《史记》运用较多,这自然是与其史书特性密不可分的。第三,凡是在与小说技法方面相关的技巧诸如插叙、补叙等述等,《水浒传》作者运用更加娴熟圆通,这表明《水浒传》作为小说较其祖先史传文学在叙事方面大大的进步了。第四,《水浒传》中诸如回末韵文预叙及文中自注等都与说话艺术有密切联系。 其次,从叙事视角方面看,我们也可以发现如下的特征:一是《史记》基本上没有心理描写,纵然有也是一种言语性动作,这自然是由于史官文化的实录精神及思维方式决定的。二是戏剧化的叙述这种小说中独有的叙述视角在《水浒传》中运用较多,而作为史书的《史记》则基本上没有。三是说话艺术造成《水浒传》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性全知视角,因为说书人作为一种叙述角色常常介入故事、打断故事的进程并发表一些评论性的观点。 最后,从叙事结构上看,《史记》对《水浒传》的影响特别大,但进一步的分析则可以发现,《水浒传》的结构虽然有摹仿《史记》列传体的痕迹,但其各部分之间的钩连技巧是相当高的,这自然又是与《水浒传》在后期成书过程中经过书会才人进行案头加工打磨分不开的,这种加工自然又受到了传统小说章法技巧的影响。 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分析,本文认为《水浒传》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叙事特征,主要是由于史官文化高度发达使得《水浒传》在叙事艺术上主动向前者学习摹仿的结果。另外,由于《水浒传》是在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而具有浓厚的说话艺术色彩。当然小说艺术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原因。总之,根据本文的分析可以认为《水浒传》叙事艺术的主要源流有二,即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和说话艺术。其中又以前者为主。 显然,本文的个案分析不仅针对《史记》与《水浒传》的叙事关系,它还对探索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关系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肯定了徐訏作为一代名家在文学史上的具有独特精神资源性质的价值。回溯了徐訏的生平及其文学观念生成的过程、原冈、主要内容及与主流文学观念的差异,通过整理、凸显
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绩考评,才能全面了解、正确评价和合理使用领导干部。本文从概述政绩的特征入手,剖析了目前在政绩考评的内容、方法、结果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建立和
一、栽培方式蛇瓜可在大田成片种植或庭院栽培,在北方还可与春大棚番茄和大棚结球生菜套种,或零星种植于院落中,棚架栽培。由于蛇瓜生长采收期长,一年只种一茬,可作为秋淡季
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引言主要简略介绍文章的主旨——从分析张爱玲迷恋色彩的原因和分析其独特的色彩心理入手,进而解读其作品中色彩个性化的表述风格。 第一章着重
本文主要从林语堂文化思想的形成源头、理性支点、超越特性、必然产物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一是探寻林语堂文化思想的形成源头。林语堂童年的教育启蒙和生活环境为其奠定了对
在诗歌备受冷落的时候,席慕容的诗在海峡两岸创造了奇迹。席慕容,这个台湾女诗人将越来越孤独寂寞的现代人带入到诗歌的殿堂,引领读者重新创建对诗歌、对爱情、对女性、对生命、
全文分四章.第一章,《五方元音》的渊源.作者的籍贯对韵书的语音性质有着重要影响,该章简单介绍了樊腾凤的籍贯、生平,以及《五方元音》成书的年代.《五方元音》成书的年代现
论文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张爱玲研究综述,介绍近年来张爱玲小说的海外研究和大陆研究。第二部分,开始本文的正文部分,以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分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特征:女奴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总结前人关于李善注的训诂研究成果,重新界定传统习用术语,并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选·诗》李善注的训诂成就作整体分析和归纳。同时,本文希望在对“释典”
本文论述了接入网网管的基本功能,介绍了我国接入网网管发展的现状和相关协议标准,简述了建立统一接入网网管平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接入网网管最终纳入TMN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