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背包族旅游行为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yjied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包旅游是中国新兴的旅游方式,是一种产业发展形态,前几年发展缓慢,但在2003年是一个明显的拐点,背包旅游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国内背包旅游的火爆让学者很难回避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无论是学界、业界还是政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很少。本文是国内比较早的对这一群体进行系统研究的论文,希冀通过本研究弥补这一领域内的研究空白,在理论研究上,搭建有关背包旅游的理论框架,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为政府决策提供战略依据和策略支持。   本文以国内背包族为研究对象,通过便利抽样的方式在婺源、西递、宏村等地发放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53份,同时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97份,共计450份,在此基础上对背包族的旅游行为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1)背包族的旅游行为特征研究。包括人口统计学方面的特征、旅游偏好、出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分析。   (2)背包族旅游行为特征变量间的相关性研究。运用SPSS11.5中的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旅游行为特征变量间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两两因子之间的密切程度和差异性。   (3)背包族旅游行为的聚类分析。使用SPSS11.5统计工具中的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对背包族旅游行为特征变量进行聚类,进而对背包族旅游行为进行分类。   研究结果表明:   (1)背包族在年龄结构上中青年化特征显著,45岁以下年龄的游客占背包族市场的90%以上;高学历的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学生是背包族游客的主体,性格偏向于“外向”和“不确定”的占多数;背包族的出行范围及其空间效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以居住地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呈现两个环状结构,一个是小尺度的300-500公里,一个是1000公里以上;对实地目的地背包族研究发现,背包族总体上来源分散,客源市场稳定,反映出国内背包族分布地域较广;从旅游偏好和消费特征来看,背包族仍以观光游览为基本消费形态,其次户外运动的比例较多;交通方式多选择火车和汽车,并且部分是搭便车的形式,其次是徒步、自行车是背包族喜爱和主要的交通方式;他们热衷的出游方式是“驴友结伴”、“独自出游”和参加“俱乐部/社团”的形式;出游时间比较随意,“不刻意考虑时间”的出游者占到38.28%;在住宿和饮食方面,背包旅游者以选取廉价的住宿设施为主,“是否具有当地特色”是背包族选择饮食的主要因素,而不是以自己的口味加以选择;他们是相对“吝啬”的旅游群体,消费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中,基本性需求消费较高,占总消费的60%-79%,非基本行消费较低,仅占0-19%。   (2)背包族的旅游偏好、出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变量均在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层次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3)通过对背包族旅游行为特征变量的聚类分析,将背包族聚为三类,不同类型的背包族旅游行为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
其他文献
十大孔兑(孔兑为蒙语洪水沟的音译)为位于黄河上游内蒙古段的十条一级支流。本文通过野外考察、观测及采样,结合十大孔兑水沙资料,地形、遥感影像、土壤、植被等数据,分析了十大孔
来到开江中学,我们深深地为这里近年来教育改革带来的变化和由此结出的硕果而叹服,对以罗振为代表的开中人而肃然起敬! 学校5名初中生参加全国高中物理、化学、历史知识竞赛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
作者是此次赴美培训的领军人,本文写得也是生龙活虎,不但介绍此次学习情况最为全面,思考的高度和深度也与作者的身份相益得彰,推为头条、当仁不让。难能可贵的是,本文多处融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陆地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0%(Verstraete and Schwartz,1991)。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蚀和水蚀是比较严重的土地退化过程,并且有可能同时发生(McTainsh
酸沉降可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本研究主要讨论由于酸沉降作用引起的土壤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铝毒效应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物量、生产力、
学位
APEX和RWEQ作为目前通用的土壤风蚀预报模型,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选取塔里木盆地阿克苏绿洲的枣园、棉田和沙漠(荒漠绿洲过渡带)三种典型的下垫面对比分析了
基于遥感影像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目前遥感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监测的有效手段。本文分别选取大兴区1997、2001和2007年Landsat TM和ETM影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