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发病率年年居高,对当今的社会生产力、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均造成了巨大影响。相较于健康正常人,LDH患者的腰椎-骨盆的力学平衡参数具有特异性,其相关参数的变化关系到腰椎-骨盆的生物力学改变,可间接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情进展、治疗以及疾病预后产生影响。临床发现部分LDH患者常伴有骨盆的旋转,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此类患者可能在腰椎-骨盆力学参数上也具有特异性。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上,中医正骨手法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为进一步探讨传统中医正骨手法对伴有骨盆旋转的LDH患者的腰椎-骨盆参数的影响,以及对其疗效的评估,本研究运用腰椎旋转复位法联合改良骨盆牵引侧推法,对伴有骨盆旋转的LDH患者进行治疗,针对此类患者的腰椎-骨盆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等平面参数的改变进行数据统计,在分析相关参数影响的同时,了解手法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04月至2021年04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专家楼骨伤科门诊就诊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腰椎正侧位片(包含双侧股骨头)、骨盆平片;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1次腰椎正侧位片(包含双侧股骨头)、骨盆平片。让患者配合完成个人信息、JOA评分和VAS评分表等信息的填写,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等病史的采集。治疗组在常规推拿手法放松基础上,先后运用腰椎旋转复位法、改良骨盆牵引侧推法对伴有骨盆旋转的LDH患者进行治疗,每周1次,3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中未进行相关的手法和正骨复位治疗,同时既往无推拿相关治疗史。对于采集到的X片,按照治疗组的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进行分别测量相关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腰椎冠状面Cobb角、冠状位骨盆倾斜角、左右髋部宽度比率等,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比较研究中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研究中的治疗组的治疗前、后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腰椎-骨盆参数差异,得出分析结果:比较治疗组的治疗前与对照组,除了PI值,其他包括SS、PT、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等腰椎-骨盆参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的治疗后与对照组,PT、LL、腰椎cobb角等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SS、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的治疗前、后的腰椎-骨盆参数,此类LDH患者治疗前、后的SS、PT、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等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腰椎Cobb角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在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中:PI与SS、PT存在强相关;PI与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SS与PT存在弱相关,SS与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PT与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LL与冠状位骨盆倾斜角存在弱相关,LL与左右髂骨宽度比、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左右髂骨宽度比与腰椎cobb角、冠状位骨盆倾斜角无明显相关;冠状位骨盆倾斜角与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在伴有骨盆旋转LDH患者的治疗前组中:PI与SS、PT存在强相关;PI与LL存在弱相关,PI与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SS与PT弱相关,SS与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PT与LL、左右髂骨宽度比存在弱相关,PT与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LL与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左右髂骨宽度比与冠状位骨盆倾斜角存在弱相关,左右髂骨宽度比与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冠状位骨盆倾斜角与腰椎Cobb角无明显相关。根据治疗前、后腰椎-骨盆参数各值的改变量与JOA评分、VAS评分改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SS治疗前后的改变量与PI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性;JOA评分治疗前后的改变量与VAS评分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性,此外,其他的腰椎-骨盆参数与JOA评分、VAS评分等治疗前后数值的改变量,两两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1)相比于正常人,伴有骨盆旋转的LDH患者的PI值更小,SS、LL值也较小,推测PI、LL、SS值较小的人群更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2)研究中LDH患者的骨盆旋转状态多表现在冠状面与矢状面,骨盆水平面的旋转较少。(3)研究中LDH患者的大多数发生了腰椎侧弯,但腰椎侧弯的发生与骨盆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的旋转不呈显著的相关性。(4)腰椎旋转复位法联合改良骨盆牵引侧推法可以改善此类LDH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日常活动功能。(5)腰椎旋转复位法联合改良骨盆牵引侧推法可以改善LDH患者的SS、PT、LL、左右髂骨宽度比、冠状位骨盆倾斜角等参数,并且向正常人相对应的腰椎-骨盆参数靠近,意味着LDH患者的腰椎矢状位曲度及骨盆侧倾、旋转形态在治疗后可得到改善;两种手法联合对于重塑腰椎-骨盆生物力学平衡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6)手法治疗可以改善腰椎的矢状位曲度、冠状位的曲度、骨盆的冠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的参数,但腰椎曲度的改变与骨盆旋转状态的改变不具有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