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拟就强电场下晶体中过渡金属离子的电子顺磁共振(EPR)谱进行研究.对于在有对称中心的晶体中的过渡金属离子,其EPR谱无一级电场效应,二级电场效应非常弱而难以观测.但对于某些材料,却可以观察到有较强的电场效应.人们发现,这种强的EPR电场效应发生在(i)过渡金属离子与晶格的结合比较松散和(ii)过渡金属离子所处位置局部电场比较强两种情况中.因而推测:处于对称中心的过渡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了偏离中心的位移,引起了大的晶格畸变,造成EPR谱大的变化.但时至今日,很少有理论工作定量地研究这种位移.我们用微观机制理论和经验的叠加模型研究了Mn<2+>在SrCl<,2>、Fe<3+>在KTaO<,3>和SrTiO<,3>晶体中的零场分裂在强电场下的变化.微观机制采用对<6>S态离子EPR谱有重要贡献的旋一轨耦合机制、相对论机制和重叠及共价机制.计算中所用参数通过研究晶体光谱和结构参数来得到.由此获得的电场感应的杂质位移和由叠加模型所得的杂质位移将和通过力平衡方程估算的结果进行对照,具体的工作和结果有:1、在对SrCl<,2>:Mn<2+>离子掺杂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各种电场强度下发生的零场分裂D值,主要是由于在电场作用下,Mn<2+>离子沿着电场方向(即C<,3>轴方向)发生了一定的位移S引起,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不同电场强度下的位移大小.这些结果与力平衡方程所得结果比较接近.2、KTaO<,3>:Fe<3+>中Fe<3+>离子由于受到电场作用,沿[001]方向发生了位移.我们计算获得了在不同的电场强度和温度下Fe<3+>离子的位移.零场分裂与温度强烈的相关性是由于KTaO<,3>介电常数与温度强烈有关引起.这一点与力平衡方程所得的结果类似.3、对于四角相SrTiO<,3>中Fe<3+>离子的场致零场分裂,同样是由于Fe<3+>离子沿四角(FeO<,6>)<9->团簇的电场方向发生了一定的位移S引起,正是该位移导致了零场分裂变化.而且,该场致零场分裂和场致Fe<3+>位移对温度很敏感,这是由于SrTiO<,3>晶体的介电常数和局部电场(内电场)对温度很敏感引起.上述结果也与力平衡方程所得结果类似.利用该文的方法可以合理地计算和解释<6>S(3d<5>)离子在上述三种材料中的场致零场分裂变化,这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可适用于其它类似掺杂晶体的场致EPR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