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转变,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传统的经济增长理念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过程中,向服务业经济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经济转型是一个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正处于全面的转型和升级中,各地区正在全面落实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政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如上海陆家嘴金融服务区,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等,这些高新技术区都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 在此大背景下,本文以外部性理论、迂回生产理论以及价值链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阐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技术进步、改善经济环境、深化分工三大作用机制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以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为研究对象,运用2003-2014年的相关数据,选取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以及集聚规模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指标,同时计算出长三角地区2003-2014年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指标;以此为基础详细的阐述了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研究表明杭州等城市具有较高的专业化集聚,而上海、宁波等城市的具有较高的多样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方面,长三角地区的集聚趋势明显,但是原本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集聚程度加强,而集聚程度较低的区域陷入了经济发展的困境,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有扩大的趋势。 为了量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实证部分将运用第二章的理论模型作为基本样式,加入资本、工资水平、科研投入等四个控制变量作为本文的实证模型,定量的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规模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三个指标对城市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多样化集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市经济增长就会增加0.651个百分点,专业化集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市经济增长就会增加0.286个百分点,规模集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市经济增长就会增加0.342个百分点。 为了更好的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根据理论和实证结果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减少区域差异、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等政策来加强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为长三角地区持续快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