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初始外植体褐变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magic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牡丹组织培养初代过程中,外植体易发生褐变,导致培养物生理功能衰退,严重阻碍了牡丹组织培养的正常进行。本文对牡丹初始外植体褐变相关的各项生理因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目的在于了解褐变发生机理,从理论上认识外植体组织褐变;通过研究各因素对褐变的影响,找到影响褐变的主导因子,以期为牡丹初始外植体克服褐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褐变机理的研究,分别统计和测定初代培养期间褐变指数、总酚含量,PPO活性、SOD活性、POD活性、 CAT活性、 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研究初代培养过程中这些指标变化与外植体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代培养褐变过程中,‘胡红’、‘凤丹’外植体褐变指数和褐变度均明显升高;总酚含量在褐变的组织材料中变化剧烈,且含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PPO活性、POD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均呈先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SOD活性虽然在初期略有升高但升幅不大,随后明显下降;CAT活性则从初期就表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MDA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在培养过程中均显著增加。通过对PPO活性、总酚含量及褐变的相关分析发现:总酚含量与褐变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总酚含量的高低是褐变发生的关键因素。总酚含量较高的胡红较酚含量较低的凤丹更容易发生褐变。由于PPO酶活性增加、总酚含量上升与外植体褐变指数升高呈正相关,在培养后期酶活性与总酚含量下降与褐变指数的迅速增加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可以推论在外植体组织褐变的过程中存在两个阶段,一是启动褐变阶段,另一是褐变加剧的阶段。对酶系统与褐变的相关分析表明:褐变指数的增加与细胞膜透性上升呈显著负相关,MDA含量增加与膜透性上升呈显著正相关,SOD活性变化与膜透性上升呈显著负相关,MDA含量的增加与SOD活性下降呈负相<WP=8>关,这些都说明了牡丹外植体初代培养过程中膜脂过氧化加剧导致膜透性增加,细胞中酚-酶的区域化分布被打破,进而导致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因此实验认为膜透性增加是导致后期外植体褐变加剧的主要原因。 本实验通过对外植体不同生理状态、基因型,不同培养基,不同消毒处理方法,不同预处理,不同培养条件以及不同抗氧化剂及吸附剂对褐变的影响,研究了各个因素对褐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材季节和部位是影响牡丹初代离体培养外植体褐化的主要因素。4月中旬,花期前一个周取材褐化率最低。下部腋生枝条顶芽作外植体比其他部位取材褐变率低。低温处理对减缓褐变有一定的影响,但会降低外植体生活能力。强光培养由于强光刺激了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则在培养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褐变。此外实验证实高的无机盐浓度及分裂素浓度均可加剧外植体褐变。而常规防褐剂硫代硫酸钠、VC、AC、PVP对牡丹外植体褐变效果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资源浪费与资源短缺并存,医患矛盾日益凸显。2015年,国务院将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列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重点改革工作任务之一。要实现“基层首诊、双
目的:研究祛瘀生新治法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及其临床用法,以期对祛瘀生新治法理论的内核及精髓有所揭示,探讨拓展其新的应用领域的理论基础。探讨傅氏生化汤对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有效
每年的高考结束后,多数学生感觉自己的知识没完全转化为高考分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理解试题的设问要求,导致答案要点不全,得分率不高。根据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将地理学
<正>PROTEUS对51单片机仿真时,可以与Keil CμVision2联调,可以将已经编译过的程序的HEX码加载到CPU,也可以在ISIS平台中直接对源程序编译。下面介绍一个可调控的倒计时显示
期刊
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发展地区特色旅游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文章基于黑龙江漠河县北极村旅游景区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发现:黑龙江旅游的主要特色是冰雪旅游,这为黑龙江的
探讨国内外灵性及灵性照护的内涵,总结灵性照护的方法和意义,分析影响灵性照护的因素,对灵性照护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进而提出国内灵性照护研究的文化基础,旨在为我国的灵性
近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部门联合颁发《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规定称,伤病残军人批准退休后即审定安置去向、纳入安置计划及时移交;伤病残退休军人基本住房补贴不低
音乐图书馆作为专业服务的特定指向,依馆藏特色形成了服务特色。资源共享主要有馆际互借、音乐书谱联合编目和特色资源分建共享等形式。专业服务整合的三个特征:技术性、自主
汽车仪表盘显示屏是驾驶员与汽车进行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接口和平台,它可为驾驶员提供汽车运行时的车体参数、故障、里程及报警指示等信息,因此是每辆汽车必不可少的部分,对汽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的重要决策变量。作为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各种竞争策略最终都将在定价决策上得到体现,研究和确定合理的定价方法和策略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