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库库岸稳定性问题是人类工程活动改变地质体的地质环境而产生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过去对水库库岸滑坡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条件的局限性往往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很难有所突破。 位于雅砻江下游某水电站坝前左岸的金龙山Ⅱ区蠕滑体勘探资料详尽,监测资料全面、连续。其稳定性的研究不仅对于该水电站的正常运营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其它在建、拟建水电站库岸滑坡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按照“地质机制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的方法体系,研究了金龙山Ⅱ区蠕滑体在水库蓄水后稳定性。 首先,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了大量有关金龙山Ⅱ区蠕滑体的勘察资料和监测资料,并查阅了相关资料,从水库诱发滑坡的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上进行归纳总结。据此,对该蠕滑体做了比较深入的地质机制分析,建立了3D-Modflow模型、3D-σ模型、FAC3D模型来研究在水库蓄水后其渗流场、应力场、形变场的特点,较好地再现了监测所揭示的蠕滑体变形规律。进一步讨论了金龙山蠕滑体在水库蓄水过程中以及正常运行时的稳定性问题,并对水库快速泄水条件下的稳定性问题做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利用3D-FLAC软件提供的时步(Step)功能在研究库岸滑坡的动态预报上做了探索。这些成果为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