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桃属植物栽秧花和四株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qq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内容共分为五章,前四章分别讲述了植物内生菌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海洋珊瑚共附生真菌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tarum),海洋来源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TJ403-1和Penicillium citrinum)以及金丝桃属植物栽秧花(Hypericum beanii)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结果。第五章综述了以chinesinⅠ及其类似物为生源前体化合物合成一系列的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属真菌作为内生真菌一个重要的类群,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我们从恩施州的茶树叶上分离得到一株拟盘多毛孢属真菌Pestalotiopsis theae,通过大米固体发酵培养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1-4,(±)-5,6-19),包括7个新化合物(1-4,(±)-5,6),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丁烯酸内酯、二联苯及其衍生物等,它们的结构通过NMR,UV,IR,ECD计算,旋光值分析以及与已知化合物进行核磁数据对比等方法确定。在确定了绝对构型后,我们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试。测试细胞系包括人类肿瘤HL-60,U87MG,MDA-MB-231,A-549,HEP-3B和SW-480细胞系,以及一个非癌NCM460细胞系。其中化合物1对人肿瘤HL-60、U87MG、MDA-MB-231、HEP-3B细胞表现出了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42、5.90、5.90和4.29μM,化合物4对HL-60细胞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5.05μM。海洋来源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高盐度、高压等)和遗传代谢机制一直以来是新颖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发现的重要源泉,是新药研发的强大驱动力。我们对来源于中国南海珊瑚礁共附生真菌黑葡萄穗霉菌(Stachybotrys chartarum)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大米固体培养基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20-35),包括8个新化合物(20-27),而化合物20-25的绝对构型通过单晶X-ray衍射的方法确定。其中atranone Q(23)为首个通过碳碳键连接propan-2-one单元和dolabellane型二萜的C23杂萜;atranone R(24)为首个通过C-5–C-6键连接2-methyltetrahydrofuran-3-carboxylate单元和dolabellane型二萜的C24杂萜。我们随后评价了6个dolabellane型二萜衍生物(20-25)的药理活性,在体外对七株临床耐药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1对鲍曼不动杆菌和粪肠球菌均有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16和32μg/m L;化合物23对白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8、16和32μg/m L。通过进一步的电镜扫描实验可观察到化合物23在浓度为16μg/m L时对白色念珠菌耐药菌株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另外我们对从中国三亚Alcyonium属软体珊瑚的组织中分离得到的Penicillium sp.TJ403-1(一个未被命名的青霉属真菌,我们依据其形态和DNA序列的分析将其定义为青霉属)以及来源于大西洋7000米海试区的桔青霉(Peniciliium citrinum)进行了大米固体发酵培养,共分离鉴定25个化合物(36-60),包括2个新化合物:一个breviane型螺环二萜衍生物(36)和一个桔青素二聚体(47),这两个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通过与已知化合物的ECD曲线比较得已确定。对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TJ403-1次级代谢产物的细胞毒活性以及IDH1抑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37对HL-60,A-549和HEP-3B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了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4.92±0.65,8.60±1.36和5.50±0.67μM。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华中地区金丝桃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多样性研究,我们对采自湖北恩施的金丝桃属植物栽秧花(Hypericum beanii)的95%乙醇提取物总膏进行了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鉴定36个间苯三酚类衍生物和5个蒽酮类衍生物(61-101),其中新化合物有17个(61-77),包括隶属于三种新颖骨架类型的3个化合物(65-66和69)。结合生源途径考虑,可以将分离得到的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结构分为三大类:2,3-seco PPAPs(61-68),5,6-seco PPAP(69),以及含有octahydrospiro-[cyclohexan-1,5’-indene]母核的螺环PPAPs(70-76)。化合物61-64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含有六元δ-内酯结构的2,3-seco型PPAPs,化合物61的绝对构型由X-ray单晶衍射和ECD计算的方法确定,化合物62-63的绝对构型通过基于碳谱计算的DP4+可能性分析,以及ECD计算的方法确定。化合物65-66是首次分离得到的含有γ-内酯结构的2,3-seco型PPAPs,其中化合物65的绝对构型通过X-ray单晶衍射得到了证实,并且化合物66的绝对构型通过与其进行ECD曲线的比较得已确定。化合物69是首次报道的5,6-seco PPAP,其含有一个独特的benz[f]indene-1,9(4H)-dione母核结构,其平面结构及绝对构型通过综合运用波谱分析,基于碳谱计算的DP4+可能性分析,以及ECD计算的方法进行了确定。化合物70是首次分离得到的分子内脱水形成6/6/6/5环系的螺环PPAP,分子内在C-3位和C-12位间形成了一个氧桥,其绝对构型通过X-ray单晶衍射得到了确定。化合物71是首次分离得到的2,27-seco螺环PPAP,其绝对构型通过ECD计算得到了确定。对部分间苯三酚类衍生物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69,70和82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本文对植物来源内生菌、海洋来源真菌,以及金丝桃属植物栽秧花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我们通过波谱数据分析,ECD计算,基于碳谱计算的DP4+可能性分析和单晶衍射等方法确定了包含聚酮,生物碱,二萜,杂萜,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等多种天然产物的绝对构型。
其他文献
低维磁性材料因新奇的物理现象和量子效应备受凝聚态物理学家的关注。其中,准一维螺旋链材料T2V2O7(T=Ni、Co)呈现出经典的磁相变和分数磁化平台,可能是一种研究经典反铁磁体中的量子行为的模型材料。目前,还没有经典一维链中量子磁化平台的理论预言,这给理论研究带来挑战。本论文主要通过强磁场磁化、ESR、中子散射等手段研究准一维螺旋链T2V2O7的磁相变、磁激发,并结合第一性原理、精确对角化、量子蒙
皮肤伤口的延迟愈合或难以愈合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并成为社会医疗系统的一个重要挑战。本论文针对皮肤伤口容易感染、不易愈合等问题,开发了两种新型的基于细菌纤维素(BC)的多功能纳米复合水凝胶敷料,包括硒纳米颗粒修饰的多功能水凝胶敷料,以及MXene(Ti3C2Tx)负载的电活性水凝胶敷料,并提出了一种将电活性水凝胶敷料与电刺激耦合协同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本论文主要围绕BC基多功能纳米复合水凝胶
目的:1、总结分析G11778A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临床特征。2、观察并比较G11778A型、T14484C型和G3460A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在不同病程中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3、通过回顾性研究和临床随访研究,探索G11778A型
【目的】本研究针对当前医学科技的快速进步、国家药品谈判动态化趋势与非竞争性药品医保支付标准确定的现实需要,以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谈判机制构建与医保目录准入为例,旨在为国家药品谈判中谈判依据的确立及谈判机制构建、高值非竞争性药品医保支付标准确定原则与方法提供依据,为国家谈判药品实施效果评价提供评价指标体系,为国家谈判药品医保管理策略提供政策制定参考。【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研究在研究背景分析、非小
反常霍尔效应及其热电关联效应,反常能斯特效应和反常热霍尔效应,自发现以来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分支。磁性拓扑材料中反常横向效应与动量空间中非平庸的贝利曲率密切相关,这已在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中被广泛证实,然而这些反常横向效应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以磁性拓扑材料Mn3Ge和Co2MnGa为研究主体,讨论了Mn3Ge中反常霍尔电导率与反常霍尔热导率之间的魏德曼-弗兰兹定律,探索了不同磁
第一部分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其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糖尿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常见的基础疾病,与其临床不良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1)分析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特征;2)探讨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发生院内并发症和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
文字是人类最有影响力的发明之一。文字中包含的精确的高级语义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周围的世界。本文所研究的自然场景文字是指自然图像中的文字。文字经常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中或者物体上,比如路牌、车牌、店铺招牌、商品、海报、证件等。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基于文字识别的实际应用,如地理定位、车牌识别、门店招牌识别、证件识别等。自然场景文字识别不同于传统的文档文字识别,它拥有背景复杂、形状多样、排列方向灵活、字体丰富
研究背景和目的心力衰竭影响着全世界约4000万人,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沉重的卫生负担。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高达每250个人中就有1人,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主要常见病因,约占所有心力衰竭病例的36%~1。DCM定义为同时存在左心室增大和收缩功能障碍,排除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原因,虽然较容易诊断,但疾病的原因远未明确2,3。DCM通常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的兴起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图像为代表的多媒体数据正在爆炸式地增长,图像识别成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尽管现有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的方法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法大都是在单目标图像上训练的,既没有充分学习多目标图像中不同对象之间的相关性,又没有充分考虑到多目标
徐达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板仓街、花园路交汇处。2012年7~12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现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徐达墓北侧、南京林业大学校园东南部的南大山南坡清理了六朝至明清时期墓葬46座,其中三座明代砖室墓呈西北—东南向直线排列,方向相近。根据出土墓志判断,三座墓的墓主分别为徐达之孙徐景、徐达五世孙徐铎及徐达后人。此次发现的三座徐达家族墓,对于探讨明代徐达家族墓地的排葬规律、证补徐达家族世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