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以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性认知为基础,在《四世同堂》中对北平沦陷区平民的亡国奴心态,有着深入而丰富的揭示。他从社会历史转折的角度,立体而全方位地对社会不同层次的人的亡国奴心态进行刻画,展现了百姓的生活和时代的动荡,深刻地表现了长期以来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碰撞所带来的阵痛。国人的亡国奴心态浸透着个体状态、传统文化与民族命运,老舍通过作品进行人物的心里透视,反省民族心理,考察民族精神,思索民族前途。《四世同堂》以强大的艺术魅力,细腻的笔触毫不掩饰地表现了中国人真实的精神面貌、复杂的心理层次、变化的情绪情感,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人的热血爱国、勇敢无畏,也照出了国人的苟且偷安、自欺欺人,作者面对国家的劫难,思索国人、文化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鞭笞国人、鼓舞国人。本文从人物亡国奴心态的角度出发,发现影响亡国奴心态的原因有很多,其形成与个体和文化基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进一步分析时会发现,亡国奴心态精神上的表现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在各自的心理作用下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与行为。此外,《四世同堂》产生于抗战时期,亡国奴心态的描写体现着老舍审视亡国奴心态的民族气节视角以及老舍关于民族气节的思考。可以说老舍在作品中的一切艺术形式与风格都是为了文化反思和改造国民性服务的,对亡国奴心态进行剖析一方面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另一方面也彰显出了老舍高超的创作艺术水平。个人的安分守己、步步退让、消极懦弱,传统旧文化的影响和国民性格的弱点让百姓面对外敌而不敢反抗。亡国奴心态对沦陷区人们的行为起到了重要的的作用,人们或在惶惑与压迫中觉醒、或消极懦弱在敌人的淫威下妥协偷生,抑或自私自利,为升官发财而投敌卖国,老舍通过亡国奴心态精神与行为上的表现,体现了民族觉醒、积极抗争的可贵,同时抨击了在侵略和渗透面前自我沉沦、卑躬屈节的亡国奴。老舍童年的痛苦经历、自身接受到的教育及其人生经验,增添了他的民族忧患意识,一方面他身体力行为国弃家,投入到了抗日战争当中,一方面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对亡国奴心态的揭示,希望启发更多的人保家卫国,彰显民族气节。《四世同堂》可谓是一篇宏伟巨制,人物众多,亡国奴心态复杂多样,因战事在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上的扩展人物亡国奴心态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同时人物的亡国奴心态存在内在差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强烈的反差,能看出老舍幽默讽刺背后隐含的国民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