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玉米秸秆是我国分布范围广、产出量较大的一种农业废弃物,其资源化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秸秆还田是目前最好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但是,传统秸秆还田存在效率低、腐化周期长影响耕作及出苗、虫卵致使次年发生病虫害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干旱地区通过添加厌氧菌的秸秆还田方法。在田间随收割直接将秸秆破碎、喷淋特制的厌氧菌液体、打捆、包覆薄膜,就地放置腐熟,次年耕作前打碎散铺在土地里。厌氧菌既可加速秸秆的腐化,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秸秆是我国分布范围广、产出量较大的一种农业废弃物,其资源化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秸秆还田是目前最好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但是,传统秸秆还田存在效率低、腐化周期长影响耕作及出苗、虫卵致使次年发生病虫害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干旱地区通过添加厌氧菌的秸秆还田方法。在田间随收割直接将秸秆破碎、喷淋特制的厌氧菌液体、打捆、包覆薄膜,就地放置腐熟,次年耕作前打碎散铺在土地里。厌氧菌既可加速秸秆的腐化,又可杀灭虫卵,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秸秆还田存在的腐化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无法杀灭病虫害的难题。本文以秸秆打捆压实和腐化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究秸秆碎屑大小、秸秆的压缩时间以及含水量对秸秆压缩结果的影响,探究厌氧菌及添加剂(盐、尿素等)浓度对玉米秸秆腐化效率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结果如下: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设计秸秆压块试验。研究了原料含水率、原料尺寸以及压块时间对致密成型的影响,确定了玉米秸秆压缩成型的最佳条件:秸秆碎块的含水率在15%左右秸秆块的成型率最高;相同含水率时,挤压时间在10分钟左右时,成型块的密度增加,强度提高,成型效果更好;通常情况下,相同压力细小的秸秆碎易于压缩和成型,大尺寸或过小尺寸的压缩成型率低。秸秆腐熟试验主要探究加速秸秆腐熟的方法,通过添加尿素和盐并且设置对照试验探究秸秆腐蚀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二倍菌剂加盐的样本、一倍菌剂加盐的样本、二倍菌剂的样本腐化程度要优于其他样本,腐化效果更加明显,增大厌氧菌浓度和配合盐的使用同时能够加速秸秆腐化速率。综合分析得出,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措施对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对于土地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意义重大。该试验借鉴参考了科研人员对于腐熟剂的应用并对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究,提出了秸秆田间腐熟还田的思路,对于秸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运动有重要作用。由于膝关节常承受数倍于人体重量的负载,所以膝关节亦是人体中最易受损的关节之一。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治疗膝关节严重损伤的有效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的临床治疗中。尽管患者对膝关节置换术的满意度颇高,但术后胫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往往会导致假体失效,患者因此必须进行翻修手术。植入假体与植入部位骨的刚度差异过大,导致在植入假体周
圆锥角膜是一种角膜扩张性疾病,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角膜是一种典型的承载组织,在眼内压的作用下角膜主要承受拉伸和剪切载荷的作用。圆锥角膜局部组织变薄、结构破坏、材料性能降低,导致角膜内部应力发生重新分布。多种炎性因子在圆锥角膜患者角膜组织、细胞及泪液过度表达。miRNAs作为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与角膜的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miRNAs还与转录因子KLFs相互作用参与炎症介质的表
关节软骨是人体关节部位承担支撑、缓冲以及润滑的重要组织。其基本结构由表面的透明软骨层、中深层的钙化软骨层及软骨下骨层构成。相关数据表明,关节软骨损伤在关节疾病中具有极高的比重。而天然软骨内部营养供给困难,软骨细胞增殖能力较弱,这使其在损伤后难以自我修复生长。目前应对软骨损伤的主要方法仍旧为药物治疗及临床治疗,损伤部位难以再生修复,治疗效果较差,恢复期长且手术痛苦较大。因此对人工软骨的研究成为当前研
恶性肿瘤即癌症仍是目前难以根治的疾病,恶性肿瘤的无限增殖和极强的转移特性是其致命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生命健康。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近十几年来研究应用的仅有的几个新型肿瘤分子标志物之一,可用于癌症检测,确诊和预后监控。但是基于抗体分离技术的临床应用因为不同细胞的靶抗原表达的异质性和差异性而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组织工程学的进一步完善,许多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逐步应用到
器官或组织移植是目前临床治疗器官衰竭的主要手段,由于自体移植会对供体自身造成创伤,研究者们开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向—人工合成组织替代物,近年来通过组织工程制备符合人体生理要求的组织替代物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组织工程早期采用静态培养的方式,但这种培养方式导致细胞只能在支架边缘存活,采用灌注培养能够促使更多的种子细胞进入支架内部,从而实现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均匀增殖。目前,已有学者对组织工程体外灌注培养
近年来,皮肤损伤修复问题已成为临床需要解决的医疗健康问题。脱细胞基质作为皮肤替代品因具有促进种子细胞粘附、增殖、维持干性、调控分化、挽救衰老干细胞活性、血管生成作用、富含丰富的生长因子等优点逐渐受到学者们关注与研究。目前,脱细胞基质制备方法繁多,性能评价缺乏系统性与综合性。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伽马射线灭菌+0.05%胰蛋白酶/EDTA脱细胞、过氧乙酸0.2%PAA/4%乙醇溶液(以下简称过氧乙
新骨和血管生成对于植入体骨整合都至关重要,且二者均受到巨噬细胞的免疫调控。纯锌(Zn)及其合金是一种新型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其腐蚀产物Zn离子可调节巨噬细胞的功能。外泌体是细胞内通讯的新型载体,然而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是否参与Zn离子介导的巨噬细胞免疫调节过程仍不明确。本课题首先采用不同浓度的Zn离子刺激巨噬细胞,并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相应上清液中的巨噬细胞外泌体。之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蛋白质印迹(W
形状记忆水凝胶(SMHs)是一类功能聚合物,能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固定临时形状,当外界刺激改变时能够恢复到初始形状。由于SMHs具有与生物组织相似的含水量,可调的化学性质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显著特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智能材料之一。如何提高SMHs的机械强度和环境敏感度,使其在多种外界环境刺激下具有耐久性,持久的变形性和可控性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双网络水凝胶的提出,将具有可逆相互作用的多网络
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角膜扩张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角膜中央进行性变薄,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作为典型的承载组织,角膜所受力学环境的改变是圆锥角膜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角膜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及结构的改变与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密切相关。病理条件下,角膜基质层胶原数量减少,蛋白聚糖含量改变,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角膜厚度及其抗变形能力降低,进而引发圆锥角膜。圆锥角膜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非炎症性眼科疾病,
五育融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质需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五育融合的本质是全面构建新时代育人体系,要求创新融合资源、培养学科综合素养、建构高质量育人体系。然而,育人活动变革进程中,五育融合呈现出认知片面化、目标形式化、实践单一化等问题。为激发五育融合的效能,推动五育融合不虚空、不简化、不变调,五育融合需要逻辑转向: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深化五育融合意涵;强化系统治理,建构五育融合教育体系;重视价值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