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贯作为一个术语被引入语言学已有几十年了。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不同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不同的研究:如,Halliday和Hasan等从衔接出发、Danes和Fries等从主位推进模式出发、de Beaugrande and Dressler等从句子中的语义关系出发、van Dijk and Kintsch等从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和命题出发所做的研究;widdowson等语言学家则考虑到参与者的相互作用和理解,从相邻对、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出发进行研究。尽管这些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都不能说明连贯处理的心理过程。此外,一些语言学家(Givon和张韧弦)还以重复为基础,对连贯程度做了研究。 由Sperber & 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对言语处理的心理过程有很强的解释力。Sperber & Wilson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参与者选择一组语境假设,遵循最佳关联原则,去寻找最佳关联。连贯是关联的一个派生概念,分为两类:命题内容的连贯和语境效果的连贯。当后一句的内容需借助前者的命题内容来理解时,就是连贯的;当后一句在前一句形成的语境假设中会产生语境效果时,就是连贯的。 连贯是对语篇的总体评价。一些有插入语、表达错误的文本经常被认为是连贯的。但有些时候,这种评价,特别是对有插入语的文本的评价,跟从关联角度出发的分析结果是相矛盾的。 这种矛盾跟参与者的基本语言分析单位有关系。关联理论以句子为基本的语言分析单位,往往从一个句子到另一个句子来处理文本。实际上一个文本可以被独立的分析,也可被视为更大文本的一部分,或者包含有几个更小的文本。一个文本被认为连贯的或不连贯的,跟参与者对文本及其相应的语境假设有关系。原来的关联角度也同时被修正为:在一个看起来连贯,但用原来的关联角度来分析却不连贯的文本里,当后一个小文本的信息,在前一个小文本所形成的语境假设中,产生语境效果时,整个文本就是连贯的。除此之外,连贯还跟语境假设的内容、文本的内容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