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窒息缺氧造成的以脑损伤为主的多器官损伤。Perlman等报道,窒息新生儿约70%合并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其中肾损伤的发生率达57%[1]。近年来对缺氧缺血性肾损害研究较多,近端肾小管细胞对缺氧特别敏感,因此缺氧缺血性肾损伤主要发生在近端肾小管细胞。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跨膜糖蛋白,它在正常肝、肾、脾微量表达,而在缺血及肾毒性损伤后的肾去分化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显著增强。本研究通过检测窒息新生儿尿中肾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并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内皮素-1(ET-1)比较,探讨肾损伤分子-1(Kim-1)在窒息新生儿尿中的水平及其与窒息程度和肾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对窒息新生儿早期发现肾损伤,判断损伤部位及程度、评估肾损伤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儿科及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围产期窒息(宫内/生后)新生儿60例(轻度窒息者38例、重度窒息者22例)。窒息组按尿量、氮质血症和血肌酐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损伤组,其中肾功能正常组15例、肾功能损伤组45例。正常对照组(无缺氧史及严重感染、产伤的新生儿)20例。于新生儿生后第1天(D1)、第4天(D4)留取尿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尿Kim-1、β2-MG、ET-1水平。窒息组同时留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记录入选新生儿胎龄、日龄、体重、尿量。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窒息新生儿尿液Kim-1、β2-MG、ET-1水平变化1.1正常对照组和窒息组新生儿尿液Kim-1、β2-MG、ET-1水平变化:第1天、第4天窒息组尿液Kim-1、β2-MG、ET-1水平显著高于同日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天窒息组尿液Kim-1、β2-MG、ET-1水平均较第1天下降,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1.2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尿液Kim-1、β2-MG、ET-1水平变化:第1天、第4天正常对照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的尿液Kim-1、β2-MG、ET-1水平均依次升高,方差分析表明三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轻度窒息组与正常对照组,重度窒息组与正常对照组,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差异均显著(P<0.01);第4天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尿液Kim-1、β2-MG、ET-1水平均较第1天下降,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1.3不同窒息程度尿液Kim-1、β2-MG、ET-1异常情况比较:以同日龄正常对照组的x +1.96s作为正常值上限,比较尿液Kim-1、β2-MG、ET-1的异常发生率。重度窒息组各指标异常发生率高于同日龄的轻度窒息组,差异显著(P<0.01);同日龄的同一组内尿液Kim-1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尿液β2-MG、ET-1的异常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不同日龄同一组内尿液Kim-1、β2-MG、ET-1的异常发生率第1天较第4天高,差异显著(P<0.01)。1.4肾功能损伤组尿液Kim-1、β2-MG、ET-1水平变化第1天、第4天正常对照组、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损伤组尿液Kim-1、β2-MG、ET-1水平均依次升高,方差分析表明三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肾功能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肾功能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肾功能损伤组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显著(P<0.01),第4天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损伤组尿液Kim-1、β2-MG、ET-1水平均较第1天下降,经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2尿液Kim-1与β2-MG、ET-1的相关性分析第1天、第4天尿液Kim-1与β2-MG、ET-1均成正相关(P<0.01)结论:①新生儿窒息肾损伤时尿液Kim-1水平显著升高,其变化程度与窒息程度及肾损伤程度一致,提示Kim-1参与了窒息后肾损伤过程。②窒息新生儿早期即出现肾功能受损,并在生后4天内迅速恢复,但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其变化趋势与反映肾小管损伤的尿β2-MG相一致,但其异常率明显高于后者,尿Kim-1水平变化可以早期反映肾损伤的程度尤其是肾小管损伤的程度。③窒息新生儿肾损伤后,尿β2-MG和Kim-1同时升高,提示以肾小管损害为主。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有可能成为早期发现肾损伤,判断肾小管损伤的敏感生物学标记之一。且尿Kim-1检测不受尿液理化性质改变的影响,避免了测定尿液其他指标时所存在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