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广东阳江闸坡地区网箱养殖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Linnaeus)在幼苗期出现因感染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而造成大规模死亡的流行病和在成鱼期因感染创伤弧菌(Vbrio vulnificus)而患“腐皮病”的情况。在闸坡海水网箱养殖区域设立三个调查点,调查由美人鱼发光杆菌和创伤弧菌引起卵形鲳鲹发病的情况,监测养殖海域的细菌数目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弄清卵形鲳鲹细菌病的致病性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群体,摸清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与控制卵形鲳鲹细菌病的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1.美人鱼发光杆菌引发卵形鲳鲹幼苗大规模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8年,由引发的卵形鲳鲹幼苗大规模死亡流行时间从5月24日至7月7日,历时一个半月,死亡率达7.7%。根据流行病学原理推算出平均潜伏日期为30.07天,暴露日期为—14.20天。危及的卵形鲳鲹体重范围在7.5g~11.8g,体长为3.0 cm~5.2cm之间的鱼苗。调查发现,2008年卵形鲳鲹幼苗大规模死亡的流行病出现在暴雨季节,发病期间水体温度在25℃~28℃之间,盐度在9~22变化较大,pH的变化范围在7.79~8.22,COD在1.37 m9/L以上,氨氮和亚硝酸盐范围变化分别在0.094~0.155m9/L,0.015~0.031 mg/L之间。当水体中的pH下降;COD、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增高;细菌总数、弧菌数和粪大肠菌群数快速繁殖阶段,极易使卵形鲳鲹幼苗感染上美人鱼发光杆菌并且诱发疾病的发生。
2.创伤弧菌引发的卵形鲳鲹“腐皮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8年,卵形鲳鲹患“腐皮病”的流行时间从10月8日至11月15日,历时一个多月,死亡率达6.5%。根据流行病学原理可推算出平均潜伏日期为36.66天,暴露日期为—22.84天。危及的卵形鲳鲹体重范围在110.8g~380.1g,体长为13.1cm~19.2cm之间的病鱼。发病期间水体温度在23.5℃~26.5℃,盐度在14~19,pH的变化范围在7.79~8.14,COD在0.88 m9/L以上。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范围变化分别在0.068~0.116 mg/L,0.002~0.021 mg/L之间。当水体的COD、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细菌总数、弧菌数和粪大肠菌群数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情况下,极易引发“腐皮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