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xiaofe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财政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之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是公共产品理论在农村社会的应用,是公共财政配置农村公共资源的一项制度安排。在世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尽管市场经济主导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以及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弱质性质,发达国家财政在农业经济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农村公共产品支出一直是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三农问题”日益突显,已经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大问题的概括,在现实中表现多种多样,复杂而深刻。但“三农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农村行政机制建设、农村科教文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建设四个方面。如果从财政学的角度而言,以上四个方面都带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的特性。因此,可以认为,“三农问题”的一个核心原因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革滞后引起的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相对于农民需求的变化,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已经成为限制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改革和创新原有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诚然,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激励机制,释放了农村活力,使农民完成了由生产者向生产经营者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长。但1984年以后农业增长缓慢,甚至非增长的格局除了因制度变迁的边际生产力递减之外,一个主要因素便在于农户承包责任制的引入逐步动摇和瓦解了在集体经济下集中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安排,导致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的恶化,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力。这是因为,集体经济的解体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造成现行供给制度与需求状况的不适应。本文在公共产品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和现状,并归纳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创新设想。为此,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阐
其他文献
中国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人口膨胀而资源短缺的农业国家追求工业化的发展问题,因此,“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村
国内校园一般具有人员流量大、建筑密度大的特点,作为校园重要基础设施的地下管线,与师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面向校园进行地上建筑与地下管线的三维系统可实现综合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被忽视的一个群体,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社会上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随父母离开原户籍所在地进入城市之后,由于城市生活
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理论上,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只体现为单一的生产功能,可以依据市场的价格信号进行最优配置。但实际上,土地不仅作为农
IPO抑价作为证券市场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讨论从未中断过。但是对该现象众说纷纭,并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论理认识。众多理论都有颇多争议,本文就目前为止的对IP
作为经济学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效率问题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在我国,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都对区域经济增长效率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提出了很多具有
在同质化的时代,中国的笔记本电脑厂商在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上,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品牌,二是渠道。国内的笔记本电脑厂商并不掌握核心技术,所以笔记本电脑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
农村发展需要提高农民收入,提高收入需要农民就业增加。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
本文从城市地上地下三维空间数据的对比与分析出发,提出地上地下三维数据一体化组织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进行一体化管理平台的研发,着重展示地上地下三维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
本论文是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的收入效应研究。在借鉴经典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变量,重新构造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模型。运用农村住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