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7月,教育部开启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政策(以下简称“一村一”计划),主要以开放大学为执行机构组织实施的,主要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手段,采取在职业余学习方式进行。截至2021年,“一村一”计划的1513个学习中心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设置涉农专科和本科29个专业,培养农民大学毕业生53万余人,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就地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实用人才,助推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广东开放大学为执行广东省“一村一”计划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政策的定点学校,各基层开放大学教学点包括21个地级市级开放大学和57个县级基层开放大学为“一村一”计划的基层执行机构。广东省参加“一村一”计划的农民大学生是从各基层乡镇农民村官培养对象库遴选,主要是专科的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同时,各镇乡村委会负责“一村一”计划的学生选拔工作,对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农民大学生报名的组织和协调。然而,广东省“一村一”计划自2004年制定以来,正式实施已有十多年,尤其有必要对政策的执行过程进行评估。但目前对广东省“一村一”计划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政策执行过程评价的研究还比较少。从目前“一村一”计划的相关研究来看,研究主要局限在“一村一”计划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而很少有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对“一村一”计划执行过程进行实地考察后的评价研究。由于政策的执行过程如何,对下一步政策的完善和调整非常重要,基于以上背景,研究“一村一”计划执行过程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使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归纳,通过参考学术界较为成熟和认可的“史密斯模型”政策执行过程评价模型,确立“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4个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的测量指标。根据“一村一”计划文本的内容和参照现行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相关内容制定评价指标,接着运用AHP—FCE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分析结果,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在广东省肇庆市、茂名市、云浮市、惠州市、惠东县、怀集县、博罗县随机选取7所基层开放大学来了解“一村一”计划的执行过程。调查发现,“一村一”计划有“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4个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等问题的不足。基于上述调查结果,运用访谈法对执行主体基层开放大学、目标群体农民大学生、教师和相关专家就“一村一”计划影响因素、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经分析归纳得出,“一村一”计划不足之处的存在的主要原因:1.政策缺乏创新性造成内容不够完善;2.执行机构师资选用质量、执行机构认定管理建设力、执行机构政策目标完成度和执行机构工作方案层次性等不足,执行机构教学过程仍需要进一步落实;3.目标群体对政策理解力还没有真正到位;4.政策地方经费不足间接地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果。“一村一”计划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政策要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联系,结合开放大学的实际情况,如加强教育精准扶贫、农村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从实施“一村一”计划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政策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远程教育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实施“一村一”计划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政策执行能力优化的思路:一是政策框架: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上下联动;二是执行机构:基层开放大学政策执行能力优化;三是目标群体:提高政策认同以及农民参与政策意愿和满意度;四是环境因素:全面改善政策执行环境,从而推进“一村一”计划的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推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开放大学更好地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服务“三农”、服务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