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梅毒是由于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及血液传播。此病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危害性极大。近10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迅速上升,每年平均增长13.37%以上。由TP不能被分离培养,这就意味着梅毒血清学检测技术在梅毒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常规检测方法如检测血清RPR(快速血浆反应素)和TPP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是IgG型抗体的检测,此抗体可通过胎盘及血脑屏障。在梅毒感染初期及晚期RPR阳性率较低,而TPPA感染后大多终生阳性。因此该检测在临床上对于早期诊断胎传梅毒,梅毒治疗后判愈,梅毒血清固定等仍是一个难题。而梅毒螺旋体19sIgM抗体为IgM型抗体,具有不能通过胎盘屏障及血脑屏障,感染后出现早,治疗后消退迅速,再感染或病情复发时可再次增高等特点。因此,梅毒螺旋体19sIgM抗体可在梅毒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孕妇及新生儿的早期梅毒诊断中。本研究拟在胎传梅毒婴儿及妊娠期间梅毒母亲病情评估,进行患者外周血血清梅毒螺旋体19SIgM抗体检测,同时常规检测患者血清中梅毒RPR,TPPA抗体水平。以提供今后我国胎传梅毒及妊娠期间梅毒病情评估,诊断及治疗数据及经验。目的:了解梅毒螺旋体19sIgM抗体对妊娠梅毒及新生儿梅毒的诊断作用及病情评估。研究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44例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断的妊娠梅毒患者及梅毒血清阳性婴儿。每例患者首先于我院检验科化验梅毒血清RPR和TPPA,然后采集外周血血清样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梅毒螺旋体19sIgM的水平。如妊娠梅毒患者的婴儿出生,立即进行随访及检测。结果:本研究共检测144人(包括妊娠梅毒患者、梅毒血清阳性婴儿),88人入组,失访56人(此56人为孕妇,孕期于我院诊断梅毒,且化验19sIgM均为阴性,生产后其子均未来我院诊治。可能由于异地分娩、个人原因等导致失访)。入组的88人中,有19sIgM+:14人,阳性率为10.29%。74人为19sIgM-。在入组的88人中,有25对为母子。其中,9对母子中有1人或2人存在19SIgM+,具体如下:1、母亲19SIgM+、子19SIgM+:2对。2例妊娠梅毒患者均经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1次肌肉注射治疗。1例为孕早期发现感染梅毒;1例为孕晚期发现感染梅毒。2、母亲19SIgM+、子19SIgM-:4对。此4例妊娠梅毒患者均经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1次肌肉注射治疗。2例孕早期发现感染梅毒,2例孕晚期发现感染梅毒。3、母亲19SIgM-、子19SIgM+:3对。3例均青霉素过敏,应用红霉素治疗。1例为4年前诊断梅毒,口服红霉素治疗(具体不详);2例为妊娠中晚期发现感染梅毒,应用红霉素静滴15天。4、母亲19SIgM-、子19SIgM-:16对。均经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1次肌肉注射治疗。5、3例为母亲19SIgM+,其子失访。3例妊娠梅毒患者均经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1次肌肉注射治疗。1例孕早期发现感染梅毒,2例孕晚期发现感染梅毒。6、此外,有38例为婴儿19SIgM-,其母亲均失访。电话追问病史,均经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1次肌肉注射治疗。孕早期感染者3例,孕晚期感染者7例,既往梅毒者6例。结论:从实验结果我们看到,红霉素治疗梅毒可能失败,不能阻断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甚至常规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也可能阻断失败,此外孕晚期治疗梅毒也可能阻断失败。经正规治疗后的梅毒患者,即使19sIgM阴性,也不能排除梅毒螺旋体感染可能。孕期无论感染梅毒后治疗与否,若胎儿19sIgM+,有诊断价值。19sIgM-则不能排除,需要密切随访。孕晚期感染梅毒,IgM虽然阴性,不能排除感染胎儿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