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时期东北大豆业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ahofa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近代东北农业生产和贸易输出的主要作物,在近代东北经济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大豆生产和贸易数量的不断增加,与大豆相关的行业也日趋繁荣。但是随着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建立,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对东北的资源加以掠夺,极大地破坏了东北经济,当然大豆业也难逃此劫。东北大豆业自伪满成立以后,呈每况愈下的发展趋势,到伪满末期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通过对伪满时期东北大豆业的研究,不仅可以看出近代东北大豆业曲折的发展历程和日本殖民当局的险恶用心,而且有力地批判了所谓的“东北开发论”;但在批判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日伪经济统制之下,东北大豆业在区域化和加工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紧紧围绕伪满时期东北大豆业这条主线,系统分析了1932~1945年东北大豆业发展的客观状况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当今东北大豆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全面发展东北大豆业腾飞之路的几点建议。第一部分引用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相关史料首先回顾了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大豆业发展状况,重点论述了伪满前期(1932~1936年)东北大豆业发展的态势,论述了这一时期东北大豆业已呈现全面衰退的发展趋势,尽管伪满政府进行了大豆业调整的政策,但是终未见成效。第二部分系统分析了“七·七”事变后(1937~1941年)东北大豆业恶化并呈畸形发展,并分析了造成大豆业发展畸形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为适应战时的发展而采取大豆统制政策。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至日本战败投降(1942~1945年)这一时期东北大豆业发展概貌,重点论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强制增产大豆计划以及这一时期东北油坊业走向没落的状况,并分析了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统制政策的加强、独霸大豆市场所造成的恶果。第四部分总结了伪满时期东北大豆业的特征,并结合这些特征对这一时期的大豆业进行总体性的评价,指出了大豆业日益成为日本军需及战争经费的主要来源、大豆出口率下降趋势显著,本地消费量明显升高、种植业日益区域化,大豆加工技术近代化初见端倪以及日本掠夺大豆的手段残暴且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豆农的生活日益贫困五大基本特征。第五部分总结并分析了伪满时期东北大豆业发展状况带给我们的一些反思,以及结合当今东北大豆业所处的尴尬处境,提出了全面发展东北大豆业腾飞之路的几点建议:大豆种植业要走集约化的经营模式、推动大豆加工业向精深加工升级、大豆外贸出口上应该走“品牌化”的发展战略。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变换和SPIHT算法的图像压缩编码的VLSI结构。小波变换部分采用流水线及分时复用的技术,节省了硬件资源,提高了运算速度,增强了稳定性。SPIHT算法采用多阈
设立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首创,对于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具有积极意义.这一制度曾被视为"东方经验"而为西方国家仿效,产生了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各具特
在配电网中广泛采用单塔(杆)多回接线方式,有助于节约土地资源,与此同时,由单回线故障发展为多回线故障的事件日益增多,不仅降低了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还给供电企业带来了巨大
小波变换是近年兴起的信号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征。它不但可以准确地描述瞬变信号的局部特征,还可以通过多尺度变换,从不同频带上观察信号的特征。利用小波变换的以上特征将其运用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不同频率潮汐波的分离、同震水震波及震前水位长周期"前驱波"的识别、干扰与同震效应的识别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于教育活动所特有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着教育活动在民族形成过程、民族发展过程和民族消亡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教育活动是促进民族形成、实现民族发展和完成民
股权基金投资项目多为参股,因处在参股地位,对投后项目管理呈现出较为复杂且相对被动的一面,投资协议多以结果为导向,过程中参与力度有限,如何在持有期科学、合理、有效地管
利用时间离散的三维马尔可夫链,建立了衰落信道中IEEE802.11DCF(分布式协调功能)在非饱和状态下的吞吐量性能模型,分析了位错误率、传输负载和分组长度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基于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