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从2000年实施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成果,有效的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进行评价,从而对其后续工程的进行指导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从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多样性、林地水文几个方面对退耕还林后的生态效益评鉴。在不同退耕还林类型下对各指标的影响均不相同。经分析表明,与农田相比,退耕还林后,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及微团聚体增大、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大幅度增加。退耕林地养分含量随土层变化缓慢,而农田及撂荒地变化剧烈。不同类型植被对土壤质量改良作用存在差异,沙棘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较明显,山杏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含量较高。不同退耕类型土壤的渗透性能存在差异,除山桃外,渗透性能均超过天然草地的水平,部分树种的渗透性能远超过平均水平。各种退耕类型里以沙棘、柠条的冠层截留最为显著。枯落物层截留仍以柠条为主,表明柠条林下蓄水能力较强。刺槐、柠条林下草本层截留量显著,表明刺槐、柠条林下草本层降雨消能效果显著。不同退耕模式下的植被恢复情况、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及相应生物量差异较大。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植被的正向演替;天然草地不是以单优种为建群种,而是由本氏针茅和糙隐子草共同组成建群种。灌木树种好于乔木树种,其中沙棘表现最好,多样性指数最大,而山杏多样性较差。在草本层及枯落物层中,柠条表现最为优秀,更有利形成形成乔木-草本-枯落物复合体,增强截留能力。通过效益分析评价及其价值核算,采用机会成本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计算出安塞县1999-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初始总价值为45.76亿元。其中保护水资源及保育土壤价值最大,分别占生态效益总价值11%、13%;净化环境价值及小气候价值最小,均占效益总价值的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