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因为民族精神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在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民族精神的教育具有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战略意义。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独立自强构成了严重的障碍。因此,弘扬民族精神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民族精神教育的关键是要解决文化认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就是要让当代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风俗、生活方式等,并把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信念和价值观念。 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应当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还要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寻找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内在联系。 然而,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对外来文化缺少理性态度,人们疏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日减。学校教育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的现象也令人担忧。 我国的很多中小学就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来传承民族文化这一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在开发陶艺、楹联等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他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基于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校本课程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校本课程开发还可以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积淀校园文化心理的有效渠道。 附中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发现了师资、评价、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并查找到了在课程管理和课程支持方面的原因。在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校本课程后续开发过程中,需要从完善内部管理、扩大外部协作、丰富课程开发的具体方式等方面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