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1章 基于DWmS的全身淋巴结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目的:
1.探讨DWIBS用于全身淋巴结成像的可行性。
2.选择全身淋巴结DWIBS成像的b值。
3.比较常规MR和DWIBS对于全身的淋巴结的显示能力。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对来我科行MR检查、临床怀疑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进行常规MR和DWIBS检查。将MR显示有淋巴结肿大的20人纳入本研究(男13人,女7人,年龄34~52岁,平均45.8岁)。20例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n=11)、恶性胸腺瘤(n=1)、乳腺癌(n=1)、肾癌(n=1)、淋巴瘤(n=3)、宫颈癌(n=3)。
2.成像设备
Philips Intcra Master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梯度场的切换率150mT/m·s(毫特斯拉/米·秒),梯度场强度30mT/m(毫特斯拉/米)。颈部扫描使用头-颈联合线圈,胸部和腹部扫描使用体部四通道相控阵线圈。
3.扫描方法与参数行横断面的常规MR扫描和DWIBS扫描。颈部扫描范围自海绵窦上方至胸骨柄上缘。胸部和腹部扫描在自由呼吸下进行。扫描时采用敏感性编码(Se璐itivity Encoding,SENSE)技术。
常规MR扫描:颈部扫描包括TSE T<,1>WI和T<,2>WI。体部扫描包括T<,2>WI压脂和T<,1>WI WATS。扫描层厚/层距均为4mm/0mm。经肘静脉注射MR造影剂Gd-DTPA(0.1mmo~g)后再行T<,1>WI扫描。
DWIBS扫描:注射MR造影剂前进行DWIBS扫描,扫描范围、层厚和层间距同常规MR。扫描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应用STR序列进行脂肪抑制。取b值为300s/mm<2>、600 amm<2>、800s/mm<2>、1000s/mm<2>分别进行扫描。
4.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分别测量各b值下淋巴结、皮下脂肪和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计算各b值下图像的SNR、淋巴结与脂肪的CNR。重建.ADC图,测量淋巴结的ADC。比较不同b值下淋巴结的SI、SNR、CNR和.ADC值,观察不同b值下各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在保证SNR和CNR下,选择较高的b值作为淋巴结DWIBS成像的b值。
随机选取常规MR T<,2>WI和DWIBS对应的20个层面的图像,分别统计这些层面T<,2>WI和DWIBS图像中淋巴结的数目,比较两种成像序列对显示淋巴结的能力。分别测量T<,2>WI和DWlBS各层面显示的淋巴结的最长径,比较两者测量值的差别。
将20名受检者的DWIBS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mction,MPR)和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以及黑-白反转,并将重建图像分为好、一般和差三个等级。
5.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结果:
1.不同b值下SI、SNR、CNR和ADC值的比较以及b值的选择:b=300 sdmm<2>时淋巴结的SI低于b=600 s/mm<2>、800 s/mm<2>和1000 s/mm<2>时的SI(p<0.01),b=600 s/mm<2>时的SI低于b=1000s/mm<2>的SI(p<0.01),b=600s/mm<2>和b=800 s/mm<2>、b=800 s/mm<2>和b=1000 s/mm<2>时的SI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b值的增大,图像的平均SNR逐渐降低(F=18.869,p<0.01)。b=300s/mm<2>时CNR明显高于b=800 s/mm<2>和1000 s/mm<2>时的CNR(p<0.01),b≥600s/mm<2>时CNR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300 s/mm<2>时的ADC值高于b=600s/mm<2>时的ADC值(p<0.01),当b≥600 s/mm<2>时,各b值下的ADC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选择b=800 s/mm<2>作为全身淋巴结DWlBS的b值。
2.淋巴结的DWIBS成像表现在DWlBS图像上,淋巴结、扁桃体、颌下腺、脾脏、前列腺以及肿瘤病灶呈高~明显高信号,腮腺、舌下腺、颌下腺、甲状腺、椎体及附件、肋骨、乳腺、肝脏、肾脏等表现为中等~略高信号,脂肪、肌肉、血管等结构呈低信号。
在随机选取的20个层面上,T<,2>WI显示53个淋巴结,DWlBS显示65个淋巴结。在12个层面上,T<,2>WI和DWIBS显示的淋巴结个数相同,其余8个层面,DWIBS显示的淋巴结个数均多于T2WI。43个(81﹪)淋巴结在DWIBS上测量的最长径大于T<,2>WI上的测量值,10个(19﹪)淋巴结在T<,2>WI和DWIBS上的测量结果相同,但两序列上的测量值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DWIBS的MPR和MIP重建图像进行质量分级,结果显示为“好”的18例(90﹪),“一般”1例(5﹪),“差”1例(5﹪)。
结论:
1.DWlBS显示淋巴结比MRI常规序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2.DWIBS用于淋巴结成像时,b值选择800s/mm<2>较为合适。
3.DWIBS的MPR和MIP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肿瘤病灶和肿大淋巴结的分布。
第2章 DWIBS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第3章 DWIBS在体部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